福建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3550字。
福建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
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书画同源”的说法很早。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最先创造文字与绘画时,二者“同体而未 分”。照此,书画同源的“源”,就要追溯到象形文字了。不过“象形”在“六书”中只占其一,汉字 中真正属于“象形”的不多。再把“书画同源”的概念扩大,便指向书画的工具、表现手段、艺术理 念。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经营位置”,相对于书法的笔法、构建。《历代名画记》的作者 张彦远又说王献之作一笔书,陆探微作一笔画,“故知书画用笔同法”,这又把书画的“源”拉近了 一步。
书法之于绘画,还可以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抽象的美学原则,而绘画也丰富了书法的美学 思想。有位画家曾对我说:为什么人们常谈书法影响绘画而不大说绘画对书法的影响?我想可 以从书法更具抽象性这一特点作解释。但既然是“一笔书”“一笔画”,必定会互相影响。八大山 人书法的中锋用笔,构图的空灵虚应,感情的冷峻超逸,很难说绘画与书法的相互影响从哪里开 始,到哪里结束。我们甚至可以把八大山人的书法当绘画欣赏,或者把其绘画当书法欣赏。还 有的画家,在书法中吸收树石的皴擦、兰竹的撇跳,比如石涛、徐渭等。石涛诗句“画法关通书法 津,苍苍茫茫率天真”,说得很好,石涛绘画的“一画”论涵盖了书法,所谓“自一以及万,自万以治 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
我们可能较少涉及书法与绘画的相异。这里想先说一说书法有没有“内容”,如果有又是什 么。书法艺术以墨线为主导,按照特定的文字形成结构,由一画、二画、三画……直至万画。书 法的形式可以说即书法的全部。但按照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在任何情况下,没有无内容的 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书法的“形式”也是有内容的。
把书写的“素材”当作书法作品的内容,是最常见的误解。比如书法家写一首诗、一篇散文, 那诗、散文便当作书法作品的“内容”了。但是那诗、散文并非直接对应于书法的“形式”,只是书 写时采用的“素材”。书法既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就应当以自身的形式与内容为对偶范畴。倘若
只是以书写的文词为内容,书法岂不徒具外形?岂不纯粹地成了某种工具?书法家只要凭借自己的“技术”就可以表现“内容”,书法艺术的独立性到哪里去了?书法的本体到哪里去了?
(摘编白沈鹏《书法,在比较中索解》)
材料二:
“书”与“画”本质区别较大,但“书画同源”,最初都是描摹物象。英国哲学和社会学家斯宾 塞认为,文字起源于原始图画。我国文字学家唐兰也说:“文字的起源是图画。”图画是世界各民 族文字共同的来源, 象形是各民族文字形成的基本方式。但汉字的象形与其他民族古文字的象 形多有差异。汉字采用点、线等相对抽象的符号来刻画物象的最根本特征,并对其进行提炼、概 括和加工,甚至夸张变形,通过写意的方式展示物象本性,追求的是神似。而其他民族古文字的 象形一般采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人们经常关注书法对绘画的影响,而很少谈论后者对前者的影响,材料一作者认为可能的 原因是书法比绘画更具有抽象性。
B.在书法艺术之中,书法的内容是主要的,它决定书法的形式,但两者互相依存又是互为辩证 的,我们不能把所书写的某首诗或散文当成书法作品的内容。
C.汉字的象形与其他民族古文字的象形不同之处,在于其刻画物象的最根本特征,重在神似, 而后者则一般采用写实手法描摹物象,侧重于形似。
D.汉字的方块形态与人类视知觉对方形结构强烈认同、早期原始图形符号的遗传和中华民族 对方形的嗜爱崇尚是有关系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K
A.张彦远认为,在书画的起源时期就有了“书画同源”的说法,只是当时书与画并未分开。
B.八大山人在书法中融入绘画的因素,而石涛等画家在绘画中融合书法艺术,这证明了书画 可以互相影响。
C.汉字的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字体的轮廓式的粗线条勾勒,为书写者超越物象进行艺 术塑造提供了空间。
D.骈体文讲究工整对仗,也与人们崇尚对称平衡的审美心理有关,对称的结构布局给人一种 稳定感、秩序感、庄严感、神圣感。
3.下列选项,不能够体现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相通的一项是(3分)
A. 书法中从造字、结构;再到章法,乃至最终装裱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中间都是有建筑的意 向;而建筑的形式、空间等也往往得到书法的启示。
B.“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种境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者在吟诵诗的同时体 味着画的境界。
C.舞蹈演员那行云流水的舞步轨迹,如果用墨线描绘下来,与节奏分明、连绵相属的草书线条 别无二致。
D.黄宾虹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士夫隶体,有殊庸工。”这一论述强调了绘画用笔与书法用 笔的相通之处。
4.材料一中画线处连用四个反问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能够支撑“书画同源”说的理论依据。(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归来
魏巍
在北京城飘满槐花浓香的时节,刘大顺他们告别了祖国,重又踏上朝鲜的土地。此刻,他正 和其他两位代表坐在一辆吉普车里,在滚滚的黄尘中奔向前方。
这是从新义州穿过平壤直通前方的一条干线,公路显然已经加宽了。天色刚刚黄昏,公路 上已经沸腾起来。那些白天不知在哪里待避的卡车,这时都从一条条山沟里钻出来,加入到这 个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庞大车队。整个公路黄尘滚滚,就像一条奔腾的黄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