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大二附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10600字。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神经教育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融合了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发展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对大脑的活动规律和学习发生的脑机制的研究成果,并将此运用到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架起了教育实践和神经科学之间的桥梁,给家庭与学校教育提供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指导框架。
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而言,教育是一种神经元的再利用过程,或者说教育的本质在于生物学意义上的改变。大脑是学习的器官,神经教育学倡导“因脑施教”。只有认识大脑,才能开发与脑活动相宜的课程。当儿童走进学校时,教育并非从一块白板开始,因为人类大脑结构功能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以儿童对自身内部及外部环境的先验知识为基础。在内外环境的相互影响下,大脑以其非凡的重组能力演绎了发育过程中的智力变化。
传统的教育往往重视个体学习的目标确立与过程中的坚守,在激励教育中富含“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有些人将吃苦教育、棍棒教育、准军事化管理奉为信条,以至于“虎妈”“狼爸”文化一时盛行。事实上,大脑的发展高度依赖个体经历。大脑具有两面性,它可以很快吸收一门新语言,也能吸收伤害、虐待以及不良环境的相关信息。大脑在互动、温暖、安全的环境里可以健康发展,但在长期受虐、高压的环境中会形成紧张反应型的工作系统,更容易思维紊乱、焦虑甚至消沉。
神经科学研究并不直接导致对教育更好的理解,但可以通过明确教与学的认知科学机制来指导实践。通过客观的、可量化、可复制的行为和脑活动测量技术,神经教育学让我们能看清诸多行为现象背后的根源,带给我们更多了解学生行为和能力变化的方法。研究认为,新的学习项目能促进新神经元的生成,尤其是学习内容具有挑战性时更是如此。复杂环境中开展的益智活动能使大脑产生更高质量的蛋白质,从而提高学习与记忆功能。此外,有研究表明,只有学习者认为某一事物值得学习时,大脑的相应区域才能被激活。没有这个激活步骤,大脑便不能产生形成记忆的乙酰胆碱,也就无法保存新信息。
那么如何有效帮助学习者了解新信息的价值呢?答案是帮助其形成全局概念,了解知识间的关联。传授细节会带来混乱,建立关联才产生知识。如果将学习比喻为一所运营的超市,其物流、仓储与销售的效率同样重要。传统教学过程更重视“进货”,但如果没有分类清晰的仓储货架,货物会毫无关联地堆积,即使超市规模再小,高效提取也难以实现,进货于是会成为灾难。神经教育学中的全局概念就意味着“进货”之前,教育者先帮学习者做好仓储盘点与分类更新。添置货架、制作标签不产生效益,但可以通过提高物流效率来获利。相反,不通过梳理已学知识来阐明新知的关联性价值,只一味重视知识传授,有意义的学习就不会发生。
(取材于焦晓骏的文章)
材料二
为进一步优化未来教育策略并提高未来教育质量,人们必须对脑的发展规律以及学习的生理、神经机制等问题有更深的认识。神经教育学这一跨领域的学科给予我们很多启示,并可以在未来教育中得到应用。人类脑的结构和功能不仅取决于基因,还依赖于后天的发展过程,该过程以负责特定任务的神经元之间连接的巩固为基础。此外,不同的脑区分别有不同的发展期,这同样受到内外因共同影响,在关键期内进行教育,脑结构将得到优化,一旦错过发展期,神经元将很难再形成新的连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神经教育学”的说法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综合了多学科关于大脑的研究成果。
B.可以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
C.将教育实践与神经科学联系在一起。
D.能够给家庭与学校教育相应的建议。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神经科学”的观点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儿童在开始学校教育前,其大脑就具有相应的先验知识。
B.不主张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映雪”式的激励教育。
C.严重的睡眠不足会损害记忆,对学习认知能力造成伤害。
D.教师要先关注学生个体学习状况,再关注个体情绪管理。
(3)根据材料一第五段,下列对“全局概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视知识间的关联。
B.信息接收最为重要。
C.需要做好知识分类。
D.可以促进有效学习。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后天的发展过程有助于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形成。
B.在关键发展期内进行教育,大脑的结构将得到优化。
C.学习者只有绘制心理地图才可与他人分享信息编码。
D.使用与脑功能直接相关的信号工具可了解人脑潜能。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说明神经教育学对教育教学有哪些启示作用。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战国策》书录【注】
刘向
周室自文,武始兴,崇道德,隆礼义,故仁义之道满乎天下,卒致刑错四十余年。远方慕义,莫不宾服。及春秋时,已四五百载矣,然其余业遗烈,流而未灭。五伯之起,尊事周室。五伯之后,时君虽无德,人臣辅之,以并立于中国,犹以义相支持,歌说以相感,期会以相一。天子之命,犹有所行。会享之国,犹有所耻。小国有所依,百姓有所息。周之流化,岂不大哉!
及春秋后,众贤辅国者既没,而礼义衰矣。孔子虽论《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