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重拾散落的精神碎片》及专家点评

作者:不详  时间:2023/9/25 10:52:53  来源:会员转发  人气:

  高考满分作文《重拾散落的精神碎片》及专家点评
  【高考真题】
  (2017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书店开启24小时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部分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着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眼,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 文体特征明显。
  【满分推荐】
  重拾散落的精神碎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如是说。放眼当下,工业文明迅速发展,物质丰盈,构织组建着人们的欲望王国;而与此同时,有一样东西正在破碎支离,散落四周。这也正是为什么人们在消遣、娱乐、享受时仍旧会感到缕缕空虚和阵阵迷茫。对精神建设的忽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通病。那么,精神碎片何处可寻?
  这座24小时书店,不就正在默默地与时代洪流抗衡吗?无数个黑夜里,静悄悄地找寻着散落在城市角落的精神碎片,和愿意走进的人一起,试图装点茫茫的心灵荒原。
  阅读是一座小型避难所,它无阶级。书店向市民、学生开放的同时,也欢迎拾荒者和流浪汉加入读书的队伍,人文关怀在书店的灯光下静静流淌。在就命运而言休道公平的现实世界里,还有什么是生而平等的,只有知识,唯有读书。在浩瀚如烟的书册里,在广袤无边的知识前,任谁都是一个赤裸坦诚、嗷嗷待哺的孩童,用一颗赤子之心粘连精神碎片,构筑精神家园;也没有谁有权力把我们从知识的王国里,从阅读的队伍中驱逐。无论贩夫走卒,还是达官显贵,都平等地走进来,在一天内的任意时间,可以以自己所需选择任一本书;可以苦读,也可以粗读几页沉沉睡去;可以求知,而不以其为负累;可以消遣,而不以其为生命的浪费。阅读无阶级,我们平等地徜徉在物质与精神交融的书店里,我们自由地享受知识的满足抑或是文字的催眠,我们各自寻求灵魂所需。
  阅读与生命相连,有着深远的意义。文学和艺术使我们说不清也道不明的情感有了名字、有了定义。信息时代,碎片化的信息如潮水,有多少人不经意间弄丢了自己。如今,在诗人俨然成了某些人甚至大部分人嘴角看似不经意却意味深长的一抽时,纸质书、书店、读书,好像与时尚格格不入。然而,也总有一些人会在地铁站、飞机场偷偷地丢下一本书,只为了下一个有缘人得以安放孤独的灵魂。是的,读书不能使我们吃饱穿暖,但是它却成了我们打量世界的眼界。读书是一根丝,串起了我们散落的精神碎片,连接着习惯了疏离冷漠的人群,释放着人情中的温暖与柔情。
  你想过怎样的一生?物欲浮浮沉沉,倒不如皈依精神家园,在精神王国里不醉不归,在书香书海里遇见最美的自己。就趁现在,倒不妨走进24小时书店,去寻找、去重拾丢失的精神碎片,再跟未知的自己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重逢。
  【专家点评】
  内容:文章开篇用狄更斯《双城记》中的名言,引出中心论点——“重拾精神碎片,共建精神家园”,紧接着梳理并回扣材料,从“平等与意义”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虽多用道理剖析,但说理极为透彻。
  表达:本文的最大特色在于论证与抒情的结合,不单纯地议论,而是在议论中饱含真挚的情感。结尾深化并紧密扣题,提出一种呼唤,唤醒一种心声,可谓言为心声,文为时著。
  特征: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阅读无阶级、无目的两方面展开论述书店的人文关怀、读书的潜在意义,最后总结收束。分析有条理,论证清晰、严谨。谋篇布局中规中矩,说理层层深入,行文自然洒脱。

文章评论

共有 0位用户发表了评论 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