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5930字。
阶段性学业水平测评卷
(吉林省版七年级上第一次考试A卷)
语文试题
本试卷包括三道大题,共22道小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考生务必按照考试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任务。(8分)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堂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节选自莫怀戚《散步》
1.请区分下列两词的词性。(2分)
背上______ 背起______
2.指出并改正文段中存在的两个错别字。(2分)
错别字______改正______;错别字______改正______。
3.画线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2分)
4.“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句中“自然”最合适的解释是( )(2分)
A.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B.人或事物自由发展变化,不受外界干预。
C.犹当然,理所当然。
D.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
5.根据语境和提示填写古诗词名句。(7分)
诗言志,曹操在《观沧海》中以“①______,若出其中;②______,若出其里。”的佳句抒发了豪情壮志;诗寄情,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③______,④______”的由衷牵挂表达了对挚友深切同情;诗蕴藉,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⑤______,”一句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暗含对一个时代落幕的慨叹:诗磅礴,岑参的《行军九日忆长安故园》中的“⑥______,⑦______。”两句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寄托着对饱经战乱之苦的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阅读与理解。(共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6-11题。(15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孔融)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后汉书??孔融传》
6.甲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______》。《世说新语》是______(朝代)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2分)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融辄引小者( ) (2)下车引之( )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我小儿,法当取小者。
9.段中的元方和孔融,年纪虽小,却知书达理,但二人在性格方面又有所不同,元方的性格特点是______,孔融的性格特点是______。(2分)
10.对于陈元方“入门不顾”的做法你怎么看?(3分)
11.【甲】文主人公陈元方懂礼识仪、性格直率、好恶分明、正直不阿、落落大方、明白事理,年少聪慧。【乙】文主人公孔融幼而识礼,懂得谦让,历来为人们所称颂。请你结合对选文内容的理解补全下面对联,表达对他们的赞许之情。(2分)
上联:元方______,少年才情显。
下联:孔融知谦让,______美德扬。
(二)现代文阅读。(30分)
阅读以下文章,完成12--15题。(16分)
书香作伴
丁立梅
①年少的时候,我曾热切地做过一个梦,一个有关书的梦:开一家小书店,抬头是书,低头还是书。
②那时家贫,无钱买书。对书的渴望,很像饥寒的人,对一碗热汤的渴盼。偶尔得了几枚硬币,不舍得用,慢慢积攒着,等有一天,走上几十里的土路,到老街上去。
③老街上,最诱惑我的,不是酸酸甜甜的糖葫芦,不是香香喷喷的各色糕点,不是喜欢的红绸带,而是小人书。小人书是一个中年男人的,他把书摊摆在某棵大树下,或是巷道的拐角处。书大多破旧得很了,有的甚至连封面都没了,可是,有什么关系呢?它们在我眼里,是散着馨香的。我穿过川流的人群奔过去,我穿过满街的热闹奔过去,远远望见那个男人,望见他脚跟前的书,心里腾跳出欢喜来,哦,在呢,在呢。我扑了过去,蹲在那里,租了书看,直看到暮色四合,用尽身上最后一枚硬币。
④读小学时,我的班主任家里,订有一些报刊,让我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