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27810字。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文学诸体咸备,斗丽争妍,其中有无数精品。我们所说的古典文学,就指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那么,这些精品对于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人民究竟有何意义呢?
显然,杰出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可贵,在于它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作用。但这一切只是一种“潜能”,必须通过读者的熟读深思、审美涵泳,进而开拓视野、提高精神境界才能实现。历代杰出作家多是民族精英,以经邦济世为己任,其不同作品的不同主题,无不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近代以来我国许多杰出人文学者乃至自然科学家,从童年开始就熟读好书,许多古典名篇都能熟读成诵,伴随而来的首先是识解的高远和德操的默化,其次是对各种文体的娴熟和运用。因此,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就是中华先进文化的载体。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巨大作用,于此可见。
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提倡“诗教”,即以诗歌为教材来教育人。《论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确,“兴观群怨”说对诗歌的社会功能作了全面概括。“观”,从诗歌中观察人生、社会、政教等,是讲诗歌的智育作用。三千多年的中华诗歌,既是三千多年的诗史,又是中华民族的社会史、文化史、心灵史。系统研读其中的精品,有助于认识中华历史、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精神,从而继往开来。“兴”“群”“怨”,是讲诗歌的美育、德育作用。熟读历代诗歌名篇,可以使人感发兴起,昂扬奋进;敬业乐群,团结互助;褒善抑恶,弘扬正气。
文学活动系统由生活、作家、作品、读者四个要素组成。从文学表现社会生活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来看,表现生活是通过作家的艺术创造完成的,反作用于社会生活是通过读者的阅读、理解、鉴赏从而受其感染获其教益完成的。因此,古典文学的价值和功用必须通过读者的研读、领悟,方可实现和发挥。
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没有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不打自垮。可见在综合国力中,国民素质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需从多方面进行,而通过研读古典文学提高国民素质,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霍松林《古典文学与素质教育》)
材料二:
政治理想是李白文化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非常向往儒家的社会理想,“扶老携幼,尊尊亲亲,千载百年,再复鲁道”,也常以法家人物自况,“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道家与纵横家的思想也时时占据他的心灵,“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吾亦坦荡人,拂衣可同调”。这些理想表现出他意欲大显身手的心境,同时也是特定时代个体积极性被普遍唤醒的结果。唐朝寒族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典文学在素质教育方面作用巨大,经由读者熟读之后,能够丰富个人见识,提高精神境界。
B. 我国近代许多杰出人物深受古典文学的影响,这是他们获得各自领域成就的重要因素。
C. 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是促使李白政治理想得以实现 重要原因。
D. 政治空想蕴藏丰厚 思想资源,多种政治空想碰撞,可能孕育出一个时代更大的理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有助于增加读者对人生、社会的各种认识,认识受益就是诗歌智育方面的作用。
B. 文学活动系统中,作家和读者可以共同丰富文学对社会生活的价值,二者缺一不可。
C. 李白依托上古老庄思想,以个人想象建构的理想世界脱离了我国古代的社会发展现状。
D. 李白文化人格体现了超越现实 理想主义色彩的美学境界,且与盛唐的关联非常密切。
3. 下列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重要的精神滋养。
B. 学者叶嘉莹表示,自己历经苦难却一直保持乐观的态度,源于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热爱。
C. 《2024中国诗词大会》再掀热潮,数据显示,它备受年轻 高学历观众的钟爱。
D.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把中小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素质的培养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
4. 高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古诗文必背篇目,你认为此意图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
5. 李白诗歌中“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鹏一日同风起”这些诗句带给你哪些收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C.“促使李白政治理想得以实现的重要原因”错误。由原文“唐朝寒族地主得到广泛擢拔,科考也由重德重经转向重才重文辞……所有这些都为个人意志实现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使个体可能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者”可知,“寒族得到更多机会,才华在科考中更受重视”是唐代“个体成为个体行为的主宰”的原因,和“李白政治理想得以实现”之间没有直接关联。同时,李白的政治理想合理性不足,文章没有论及其政治理想实现。
故选C。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旷野的呼喊
萧红
风撒欢了。
在旷野,在远方,在看也看不见的地方,在听也听不清的地方,人声,狗叫声,嘈嘈杂杂地喧哗了起来,屋顶的草被拔脱,墙囤头上的泥土在翻花。而那些被大风撕得一条条的零乱的纸片,刮在橡头上时,却呜呜地也像赋着生命似的叫喊。
“这刮的是什么风啊!这还叫风了吗!”
陈公公的儿子,出去已经两天了,第三天就是这刮大风的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