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65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6/17 21:57: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8题,约8010字。

  2024初二(下)期中
  语    文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本试卷共12页,共五道大题,28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与运用(共16分)
  初二年级同学打算开展以“了解北京民俗”为主题的研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走进博物馆,参观北京民俗展
  同学们走进首都博物馆,参观“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记录下自己的参观感受。请你阅读三位同学的参观感受,完成1-4题。
  (一)
  参观这次展览,我深感古都北京魅力无穷。展厅内演(yì)了北京四季的节令变化,从喜庆的春节到团圆的中秋,从百花盛开的清明到白雪皑皑的冬至,每一个节令都有它独特的习俗和美食。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吃货,我印象最深的是市井百姓的“岁寒三友”——半空儿(一种瘪花生)、冻柿子、海棠红(酸甜可口的海棠果)。一想起来,那食物的香味仿佛就在我身边缭绕。
  (二)
  这次展览有许多精美的展品。我最喜欢王大观先生创作的《清明踏青图》。这幅画以生动丰富的色彩、细致入微的笔触以及贴近生活的视角,呈现出清明时节市井街头的繁华景象。万香楼前热闹的商业集市构成了画面的近景,美好的春光(yìng)照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远景中,依稀可见祭扫的人群,更有众人围观射箭、打马球和杂耍等活动,令人豁然开朗。
  (三)
  这次参观经历,让我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韵味。“遵制鞭春”反映了重视农时生产生活态度,端午“禳毒”体现了民众抵御湿热天气的智慧,七夕“乞巧”则寄寓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民俗文化传承并记载着一段段古老而鲜活的历史。
  1.文段中括号里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演(yì)”在文中是“展现、表现”的意思,“yì”应写作“译”
  B.“白雪皑皑”的“皑”应读作“ái”
  C.“缭绕”的“缭”应读作“liáo”
  D.“(yìng)照”在文中是“照射”的意思,“yìng”应写作“映”
  2.文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2分)
  A. 名副其实      B.川流不息      C. 豁然开朗
  3.查《现代汉语词典》,文中划波浪线词语中的“致”的主要义项有:A.集中(力量、意志等)于某个方面;B.达到,实现;C.情趣;D.精密,精细。根据词典释义及文段内容,你认为此处“致”的义项应该选      项。(2分)
  4.文段中画线句在表达上存在一处问题,请你做出修改。(2分)
  修改为:          
  任务二:翻阅书籍,了解作家笔下的北京民俗
  同学们翻阅着一页页生动的文字,品味着代代相传的风俗,感受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请你阅读相关材料,完成5-8题。
  5.作家刘孝存在《南城往事》中提到了关于庙会的一些记忆。在下列文段的
  横线上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年节中,大人会选一天带孩子去逛厂甸  ①  那里人山人海,排满马路东西两侧的摊铺让人眼花缭乱——小孩玩的红缨枪、木刀、竹剑、戏剧花脸、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