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下)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7360字。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中学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八年级学情调研
语文试题卷
时间: 120分钟 满分:120分
传承华夏经典,做好龙的传人
时值龙年,“龘”字的出圈引起了同学们对生僻字的兴趣,也唤起了作为“龙的传人”这一文化记忆。纵观世界文明,文化没有断过流、始终传承下来的只有中国,让我们共同探讨龙图腾背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重视基础,全方面发展潜能。(20分)
1.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7分)
中国何以成为中国?有诗云:“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先人们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曾经诗意地①qī息着:那三月三的雅集,诗酒酬唱才情朗朗;五月五的龙舟,先贤之风山高水长;九月九的登高,青云之志不受羁绊……
然而,多少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在今天的视野中却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了。曾经层峦叠翠的青山却是雀兽绝迹,当年壮阔磅礴的黄河也已干涸龟裂,面对②xī攘的人群,林立的高楼,我们不禁为古典诗意的缺席而怅惘……然而,我们还有很多闪光的东西不愿被时间埋藏:先人的辉煌,是我们不可浪费的精神资源;
让我们走近经典,感受它的优美意蕴吧!
(1)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①qī (▲)息 ②xī (▲) 攘
(2)请给语段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①羁绊 ▲ (A.bàn B.pàn) ②龟裂 ▲ (A.guī B.jūn)
(3)根据语境,用成语替换语段中括号内的部分,该成语是(1分): ▲
(4)请仿照画波浪线的语段,续写一个句子。(2分)
仿写: ▲
2.诵读经典诗词,感知真切情怀。(10分)
我们诵诗词、背古文,就是在探寻文化的基因,感受文化永恒的魅力,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
出处 相应诗文 真切情怀
《诗经??周南》 (1) ▲ ,(2) ▲ 。 比兴手法,引出爱慕。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 ▲ (作者) (3) ▲ ,(4) ▲ 。 送别之地,隐含离意。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6) ▲ ,端居耻圣明 。 渴望出仕,无人引荐。
《桃花源记》陶渊明 (7) ▲ ,(8) ▲ 。 草美花繁,引人入胜。
《小石潭记》柳宗元 佁然不动,(9) ▲ ,
(10)▲ ,似与游者相乐。 自然之乐,天人共生。
??
3.小萧同学在参与“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学常识”研究活动后,做了以下归纳,请找出正确的一项( ▲)(3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赋、比、兴三类内容,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
B.《苏菲的世界》既是散文又是哲学史,哲学并非以那种枯燥无味“高”、“冷”的面目出现,而是以日常的信函、亲切的谈话、大师的故事面貌出现,显得平易近人。
C.《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为英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代表作有《基地》《新疆域》等。
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朱光潜在英国留学期间,专门写给中学生的信,涉及探讨读书、习俗与革新、爱情与道德、升学与专业等内容,旁征博引,闪现着理性的光芒。
4.小山同学参与“趣味排序”活动,请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 。这样的书不读,读什么?
①所谓“经典”,就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著作。而且,它的意义和价值还是永久性的。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叫经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叫典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恒久的模范”。
②如果取法乎下,那就等而下之了。
③古人有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也就是说,你学最好的,充其量也就能有个中等水平。
④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经典。
⑤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
A.⑤③②④① B.⑤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⑤ D.④①③②⑤
5.班级开展“我向大家介绍经典”读书活动,请从以下《经典常谈》的篇目中选择其中一篇,向大家介绍经典。(温馨提示:介绍主要内容和读书心得)(4分)
A. 《说文解字》第一 B. 《周易》第二
C.《尚书》第三 D.《史记》《汉书》第九
二、现代文学作品记录了历史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让我们深入语言和文字,感受无尽的美感。(28分)
(一)小语在《阅读》杂志中,读到了作者琦君的一篇美文,想要与大家一同探讨散文的阅读方法。(16分)
春酒
琦君
①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令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