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210字。
江西省九江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宇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展示自己的最佳设计,而它的每一项设计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合理性的启迪。蛋壳虽薄但承重耐压能力极强。早年间的农家鸡多为散养,营养多样,蛋壳也厚实。据说一个壮汉手握鸡蛋,用足力气也难以将其攥碎。一只静卧的母鸡没花什么心思就成就了这样一种最符合结构力学的壳体形式,真乃天工造化,玉汝于成。
师法蛋壳力学特征的“穹顶结构”历来受到西方建筑学界的高度重视,许多欧洲古典建筑都采用了这种穹顶式样。古罗马帝国总是喜欢用宏伟的巨型建筑来显示帝国的雄盛荣耀,公元118——128年古罗马哈德良皇帝修建的万神殿,就是巨型“圆拱穹窿”结构的最早典范,它是用含有火山灰的混凝土浇筑的,圆形穹顶直径为142英尺,直到20世纪它仍以世上最大的穹顶而闻名于世。此后又有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及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大教堂,它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穹顶式建筑,穹顶建筑施工难度虽高,但完工后整座圆顶重量都均匀分布在支撑墙柱上,具有极强的结构稳定性。这些经典建筑都经受住历史上无数次的自然与人为灾害,有的至今已屹立一千九百年而完好无损。
经典数学表明:在诸多正多边形中只有正六边形、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能够镶嵌成完满平面,使之不留任何剩余空隙。而且,若是这三种正多边形的周边长度相等,那么只有正六边形具有最大的面积。也就是说,使用同等数量的墙体材料,砌成六边形的房子可以获得最大使用空间,这也正是蜜蜂之所以将蜂巢筑成正六边形的原因——它所耗费的蜂蜡最少。
我们何不效仿蜜蜂,也造出六边形房子呢?房屋垮塌时,总是以与地震波传播方向垂直的墙面倒塌居多,方形房屋总会有个墙面方向与地震波走向相合,但对六边形房屋而言,墙面受力则要小得多。(按同等面积计算,正六边形房屋每一面墙的宽度仅是方形房屋墙面的62%。)通常它受到地震波的冲击力只有方形房屋的六成,何况它还得到两侧墙面的斜向支撑。
设计诸如正方形、长方形或六边形房屋的穹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吹肥皂泡。曾看到外国孩子玩肥皂泡,用一个直径足有半米的大圆圈,在大盆里蔽上“肥皂液”,一挥就是一个特大的肥皂泡漂浮空中,国外杂技演员也会吹出极其复杂的多层组合肥皂泡,想来他们用的是一种表面张力极强的特殊“皂液”。设计穹顶时,最好就选用这种强度高、持久性好的皂液,将其涂在作为房屋墙体模型的四边形、六边形枝柱顶端,精确地吹肥皂泡,只需达到模型预定的穹顶高度,吹出什么样子就设计成什么样子。因为只有这样的穹顶形态才是表面积最小,整体受力最均匀,形体最优化,结构最合理的自然状态。
“水立方”,就是件百分之百的“肥皂泡”作品。蔚蓝的“水立方”望去满目清凉,总数大约三千多个五边形、六边形与杂处其间的三角形、四边形“肥皂泡”紧密贴合,大小参差,错落有致,成就一项令人称绝的优秀设计。最不可缺少的是犹如神来之笔的独特理念,它常得之于灵动的瞬间,没准孩子吹的一堆肥皂泡照描下来就是一项别有意趣的设计。顺应自然的设计就是这么简单,谁师从自然,灵心创造,谁就会独得天助,事一功百。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罗马的万神殿、圣索菲亚大教堂、圣彼得大教堂等都是采用穹顶结构,经受住了历史上无数次的自然与人为灾害。
B. “水立方”整个建筑由各种形状的“肥皂泡”紧密贴合而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是件百分之百的“肥皂泡”作品。
C. 正是由于受到两千六百年前的先秦哲人老子“无为”思想的影响和启迪,近代科学才发现并提出了“最小作用量原理”
D. 自然哲学原理中的简单性原理,是指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遵循最大可能的经济原则,即总是使作用量降到最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所有周长相等的正多边形中,只有正六边形的面积最大,这已经得到了经典数学的证明。
B. 效仿蜜蜂筑巢来建造正六边形的房子,不仅能获得最大使用空间,而且防震效果也很理想。
C. 为将所耗费的蜂蜡减至最少,蜂巢总是呈现正六边形,这体现出自然界的“最小作用量”原理。
D. 用“吹肥皂泡”法,可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六边形房屋设计出形体优化、结构合理的穹顶。
3. 下列选项,不能用来说明“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一项是( )
A. 光在空间中间两点间的传播总是沿着长度最短的路径进行。——西罗(埃及)
B. 用较少的就可以做到的事,多做反而无益。——奥卡姆(英)
C. 自然界总是习惯于使用最简单和最容易的手段行事。——伽利略(意大利)
D.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苏格拉底(希腊)
4. 材料末尾段使用“高级蠢事”“挨板子”两个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 作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写道:“完全不触动自然就不成其为人类,但我们必须遵循对大自然的‘最少触动原则’。”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正是由……影响和启迪,近代科学才发现并提出了……”错,强加因果。原文是说“先秦哲人中老子最是明白人,他的‘无为’思想就是对自然的“最少触动原则”。两千六百年前的哲学思想竟然完全符合近代科学新发现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可见,原文只是说老子的“无为”思想完全符合近代科学新发现的“最小作用量原理”,并不是说老子的“无为”思想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发现并提出的原因。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赛力克与马
吴溪君
秋日的阳光散发着阵阵暖意,挤过枝叶,漫过夯土围墙,洒在空旷的大院里。院子里弥漫着牛羊粪的味道。门前的一排白杨树整齐地排列着,不时有成熟的叶子掉落下来。
摩托车倚在窗户边,擦得铮亮,把手飘带在微风中轻轻摆动。一架车斗散发着机油味。几只旧轮胎摞在树底下,橡胶味很浓。
赛力克从院子里牵出一匹马,拴在院外的一个临时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