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8310字。
山西省运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逻辑,是有效思维的判断标准。要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必须讲逻辑。语文教学该如何讲逻辑?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向教学过程自然渗透。
文本解读常常需要在语境中推断词义,这种方法运用得好,既是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又是逻辑推理的示范或训练。如《史记•刺客列传》中写荆轲竭力劝说燕太子丹允许他取樊於期的人头献给秦王时,有这样一句话:
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
句中的“乃”翻译为“就”还是“才”?翻译为“才”在语意上是说得通的,但是,仔细推敲,就会发现不甚合理:“才”表示必要条件,即没有樊於期的人头就肯定杀不了秦王,但有了樊於期的人头也未必杀得了秦王;“就”表示充分条件(有了前面的条件就一定有后面的结果),即有了樊於期的人头就一定杀得了秦王(当然,这也意味着要杀秦王可能未必要取樊於期的人头)。荆轲面对“不忍”的太子,一定要勾画出杀秦王高度可能的愿景才行,从这一点来看,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在文本解读中抓住几例像这样的逻辑推理和学生探讨,不仅能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会有助于他们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和心态。
一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还隐藏着重要信息,想要捕捉到这些信息,往往需要细致的逻辑推理。例如:
(四叔)说我“胖了”之后即大骂其新党。但我知道,这并非借题在骂我:因为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祝福》)
根据这段话,可以推理出关于“我”和四叔的重要信息。首先,“我”是新党或支持新党的人。其次,四叔不仅守旧而且消息闭塞。根据“所骂的还是康有为”的“还”字,可推知康有为等人在当时已算不得新党了。这点在《祝福》开头的第一句话“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便可得到印证,有新历才谈得上“旧历”,而启用新历是辛亥革命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之后,四叔骂新党写的却还是康有为,足见其消息闭塞。
另外,逻辑对于写作也是有意义的。中学生写作时大多选择写议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句中“乃”翻译成“就”更好,因为在语境中必要条件比充分条件更合理。
B. 通过对《祝福》中的“还”字进行语义挖掘,既可一窥当时的政治形势,又可知鲁四老爷的守旧闭塞。
C. 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既会受到逻辑的制约,又可以突破逻辑的拘囿。
D. 在逻辑的基础上加上感情色彩、想象因素,人们才有可能发挥创造、赏识“无理而妙”的智慧和能力。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文教学讲逻辑,重要的是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务紧密结合,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
B. 材料一中使用《史记•刺客列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在语境中推断词义是解读文本的好办法。
C. 在写作议论文时,想象一个攻击性的“虚拟论敌”,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己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D. 诗人的语言往往是不能用常理来衡量的,但如果能用逻辑的理性去分析,会让诗歌的语言更有力量。
3. 下列选项中的诗词句,不能体现“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的一项是( )
A.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渡汉江》)
B.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宋•杨万里《插秧歌》)
C.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宋•苏轼《江城子》)
D.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宋•李清照《声声慢》)
4. 依照材料一中有关《祝福》的示例,紧扣加点词语结合全文推断下面这段话在字面的意思之外可能隐藏的信息。
玛丝洛娃困惑地瞧了瞧副典狱长,然后仿佛感到惊讶,耸耸肩膀,跟着聂赫留朵夫走到长凳那儿,理了理裙子,在他旁边坐下。(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5. 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无理之中,仍然有“有理”之处,有理即合乎逻辑事理。文中的“‘眼泪’是液体,故可用之‘染’物”这句话中包含着一个三段论推理的过程。请你将这个推理完整表达出来。
大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必要条件比充分条件更合理”错,由原文“翻译成‘就’要比‘才’合理”可知应为“充分条件比必要条件更合理”。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要多安排逻辑思维学习任务”错,原文是“重要的是要让逻辑思维训练和学习任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截击
孙 犁
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我们从小屋里走出来,看了看吴召儿姑家的庄园,这个庄园,在高山的背后,只在太阳刚升上来,这里才能见到光亮,很快就又阴暗下来。东北角上一洼小小的泉水,冒着水花,没有声响;一条小小的溪流绕着山根流,也没有声响,水大部分渗透到沙土里去了。这里种着像炕那样大的一块玉蜀黍,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豆,周围是扁豆,十几棵倭瓜蔓,就奔着高山爬上去了!在这样高的黑石山上,找块能种庄稼的泥土是这样难,种地的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