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20 8:58: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920字。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十课。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韩愈的师道思想对宋代以后儒学教育的发展和我国儒家师道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钱穆就提出:“宋学最先姿态,是偏重在教育的一种师道运动。这一运动,应该远溯到唐代之韩愈。”韩愈提出和坚守的“为师之道”是在“耻师”的社会风气、缺乏足够的外部引导与约束的条件下的自我道德建设,体现的是教师的文化使命与道德担当。考诸韩愈的师道思想,在强调“以德育德”的当下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韩愈所谓的“道”是相对于佛老而言的儒家之道,韩愈所谓的“师”则是相对于经师而言的传道之师。由是,“道”与“师”在此形成同构关系:一方面,“道需要通过儒师的论说传述,才能得以绵延不绝”(陆敏珍),教师成为道统传承的保证;另一方面,儒师需要维护“道”的神圣性,以保证社会身份的尊崇,儒学成为教师地位的背书。显然,“句读之师”不能承担起这样一种“师”“道”同构的重任,因此韩愈在重塑“师道”传统的过程中,赋予了教师更为深刻的“为师之道”。
  师以传道的使命担当
  《师说》开篇即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要自觉地把“传道”作为自身的文化使命和道德责任,将儒家的圣王之道传承下去。魏晋时期儒学衰微,除了有社会动荡的客观因素外,也因儒家学者在“家法师守”的过程中忽视对儒家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创新。这样的人在韩愈看来,不过是“经师”,远远称不上“人师”。中国教育传统强调的“以文化人”,关键在于化,而不在于文。具体而言,“文”就是“古文,六艺经传”这些承载“道”的“业”,而非“道”本身。换言之,文是教育的载体,而不是教育的全部。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受业”,将传授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文化知识视为教育任务的达成,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递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和道德精神。韩愈对“师道”的重塑,乃是树立起教师作为社会道德担纲者和传承者的身份地位,“师道尊严”无疑建立在对教师使命的高度张扬之上。
  一方面,韩愈的师道思想为教师树立了道德身份,教师要以道自任。韩愈在儒家哲学上创立了道统说,并将自己纳入传承谱系,为教师的道德身份建构了合法性。这一师以载道、师以传道的谱系构建为后世所继承,成为我国师道传统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韩愈的师道思想也要求教师要“敢于为师”,使“传道”成为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韩愈本人即言:“使其道由愈而粗传,虽灭死万万无恨。”“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吃,死而后已。”敢为人师事实上也意味着教师要做到主动施教,把提高学生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作为自身的教育动机和教育责任。韩愈的士大夫身份促使他试图去重建儒家的社会伦理体系,以维护岌岌可危的李唐王朝,多次的贬谪并没有动摇他对孔孟之道的坚定信念,而仍然坚持基于教师身份的“舍则传其徒,垂诸文而为后世法”。
  ①  
  首先,为师之人应当探究“道”的精神内涵。韩愈所创的“道统说”打破了师法、家法的儒家教师观,认为“一个人只要能够与原本的教诲合而为一,就可以是一位好老师”。这固然为从事教学的儒家学者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但从另一方面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能够向学生说明经典文本的含义之外,还需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向学生阐明经典文本所蕴含的“道”的人生指导意义。历史是流变不居的,教师如果没有能够基于儒家之道,赋予其现实的社会价值,那么教师及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提出和坚守的“为师之道”体现了教师的文化使命与道德担当,在当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B.韩愈赋予了教师更为深刻的“为师之道”,并且认为老师应当能承担起“师”“道”同构的重任。
  C.教师不需要向学生说明经典文本的含义,而应通过自己的理解向学生阐明经典文本所蕴含的“道”。
  D.韩愈所构建的师生关系不同于知识的传递关系、儒家之道的传承关系,需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动荡加上儒家学者在“家法师守”的过程中忽视对儒家文化本身的传承与创新,导致魏晋时期儒学衰微。
  B.中国教育传统强调的“以文化人”中的“文”是教育的载体,是教育的一部分,即承载“道”的“业”。
  C.韩愈的“文以贯道”既强调通过文章来阐释对社会现状的道德理解,又寄望通过文章来更好地传播儒家学说。
  D.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其他困难给予关照比解答学生的学习困惑更重要,这样才能凸显“为师之道”。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韩愈“为师之道”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C.教之以德,导之以材,可为师矣。 D.为师之道在于慈。
  4.请仿照第二部分的小标题,为文章第三、第四部分拟小标题。(4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相狮舞
  侯发山
  公元前197年冬月(十一月)二十四,即刘邦当上皇帝的第六年,适逢60大寿,他要普天同庆。巩县鲁庄小相村的人得知这个消息,赶赴长安,决定表演狮舞。即便刘邦看不到,也要增加长安城热闹欢乐的气氛,表达小相村人对皇帝刘邦的感恩之情。
  楚汉在荥阳虎牢关对峙之时,汉兵途径小相村突发疫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