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4840字。
第二单元检测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站在百年大党再启新征程的历史节点,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进一步凝聚民族向心力,传播中华文明,准确描绘中国形象。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文艺作品在讲述中国故事时有着天然的优势,而戏曲艺术又是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艺形式,应该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大有作为。
精于选材,择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和当代伟大变革的中国故事进行书写,这是戏曲的一个重要传统。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延续和发展,依靠两个系统:一是精英文人集团及经史子集等典籍,二是民间社会及流传其中的戏曲曲艺等通俗文艺。这两个系统的思想观念交互发生作用,共同形成中华民族文明。自古以来,戏曲是民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观众借此熟悉本民族历史,并浸染于忠孝节义的历史精神和道德传统之中,因此,不识字的渔樵村夫与精英文人有着一致的文化认同。古代的“时事剧”,如《鸣凤记》《清忠谱》《桃花扇》之类,及时反映当下重大社会政治变革,戏曲对现实的把握和表现并不因为其超越生活的形式美感而受到限制。新时代戏曲发展,应该继承戏曲艺术这一优秀传统。同时,戏曲更需要面向当代,择取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中的故事,表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求索精神和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戏曲讲好中国故事,关键是在艺术表达上下功夫。中国故事,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的故事,只有将这个人塑造得有情感有温度,活生生地立于舞台之上,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自古以来的戏曲作品中,往往奸佞小人被刻画得栩栩如生,而忠孝节义的人物被描摹得比较呆板,这是因为忠孝节义之人似乎只是被贴上了标签,缺乏作为一个有血有肉鲜活人物的生气。古人讥讽这种写法,就像“做年谱”——只不过是一些材料的堆砌。因此,需要“出之贵实,用之贵虚”虚实相生的构思,还需要更新塑造正面人物的理念和方法。近年来,豫剧《焦裕禄》、秦腔《王贵与李香香》、湖南花鼓戏《一个人的长征》等,这些主旋律题材作品中被歌颂的正面人物,无论是革命者还是英雄劳模,不再是一个概念化的人物,而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人物塑造时细腻的肌理真实可感,观众理解了“这个人”并进而接受了故事所宣扬的主题。无论是时代背景的差异还是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人的丰富内心世界和细腻情感是共通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讲好故事。
戏曲是有着鲜明民族特色的舞台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戏曲艺术需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表现现代生活的艺术方式。古代的时事剧虽然也表现当时的现实生活,但因为古代社会变迁比较缓慢,而且同处于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内容和形式上的矛盾并不特别明显。进入现代社会以后,现代文明与古代社会有着极大差异,古代社会土壤中诞生发展的戏曲艺术在表现现代生活时陷入困境。二十世纪初开始,就有汪笑侬、梅兰芳等人以时装戏的方式表现现代生活,海派京剧中也多有这方面的尝试。抗日战争爆发后,戏曲现代化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现代戏的探索从未停止脚步,其中也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为最具有民族特性的文艺形式的戏曲艺术,更应该利用讲述中国故事的优势,传递中国声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光增彩。
B.戏曲虽然在形式上超越了生活,但对现实的把握和表现并不会受到限制,采用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让民众形成一致的文化认同。
C.戏曲艺术不仅需要守正,更需要创新,要广泛吸纳现代艺术的营养元素,探索出最佳的艺术呈现方式,来表现当代的生活。
D.戏曲演绎历史故事,讲述家国大义,当人们借助文学经典寻找到戏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精神联系时,就自然会喜欢上传统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戏曲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面向当代,精心选材,择取典型性的时事故事,来表现中国精神。
B.戏曲只有塑造好有情感有温度的鲜活人物,才能引发观众共鸣;构思要虚实相生,人物要有血有肉。
C.戏曲现代化的探索不断出新,虽有脍炙人口的成功之作屡屡出彩,但戏曲现代化依然任重而道远。
D.虽然戏曲不是人们休闲娱乐的主要选择,但戏曲人要有文化自信,将艺术精品推广和传播到海外。
3.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篇从再启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出发,认为戏曲艺术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B.第3段从艺术表达上下功夫的角度,运用事实论据论证了用戏曲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所在。
C.文章结尾段从历史价值和现实需要这两个角度,强调了要运用戏曲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D.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体部分论证层层递进,最后得出结论,顺理成章。
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传统戏曲”是如何“火遍青春校园”的。(4分)
5.两则材料都围绕“戏曲”展开,但在表达方式和写作意图上有明显差异,请加以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社戏(节选)
沈从文
萝卜溪邀约的浦市戏班子,赶到了吕家坪,是九月二十二。一行十四个人,八个笨大衣箱,坐了只辰溪县装石灰的空船,到地时,便把船靠泊在码头边。掌班依照老规矩,带了个八寸大的朱红拜帖,来拜会本村首事滕长顺,商量看是在什么地方搭台,哪一天起始开锣。
半月来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已传遍了吕家坪。不过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