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16 20:39:18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1420字。

  安徽省皖江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当人们被无言的自然之美感动而萦怀,就会产生用艺术来记录这些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念头。盆景艺术家则用树桩山石为材料,以“缩龙成寸”的手法来再现自然之美。盆景艺术将自然的美好山水、古树名木浓缩于咫尺盆盎之中,藏参天覆地于盈握间,使人足不出户就能领略自然山水胜景之美,较之其他艺术,它所透露出来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足以令人心往神驰,满足人类的审美需求。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日与自然相亲和”,成为一种超越尘世的生活方式,也是盆景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中国盆景艺术中的一些表达自我心性和思想情感的作品,即是“天人合一”"物我具化"文化思想的体现。
  山水思想包含有道家隐逸思想的成分。历来,中国的士大夫都把寂静的山林、朴素的田野,当作理想的栖隐之地。明朝一位叫"爱闲老人”的文人有一段关于盆景的语录:“古云,尺幅千里,此画家之玄机,今拳石寸树,有别一洞天之致,千丘万壑之形,不知对此能令人置身物外否?”这段语录也正好表达了“市隐”思想在盆景艺术中的反映,经常被后世镌刻于盆器上。
  盆景作为浓缩自然的艺术,在方寸之间容纳大千与世界,也能容纳人的心灵世界,令人摆脱凡尘,达到“市隐”的目的。在中国盆景艺术的文化内涵中,既有儒家思想侧重道德伦理、寓情于景的成分,也有老庄心与物游、忘怀得失的思想,同时也有空灵静寂的禅宗思想的表现。具体作品则以荣枯、动静、刚柔、高低、大小、疏密、虚实等对比,以及在顺势与逆势、流畅与凝滞、张扬与顿挫等矛盾中求得统一等艺术手法,来进行创作。作品有体现生命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壮美,也有优柔多姿、春华秋实、烟雨江南的秀美,还有清高孤傲、遁世脱俗的空灵美。
  盆景作品的意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诗情画意”。诗情画意并非我们用诗的内容来做一盆盆景,或者模仿画中的树或画意来做盆景,这样的作品即使有意境,也是重复人家的作品内容,并非主观创造,因为看到这样的盆景作品,能读出来的还是那首老诗,能画出来的还是那幅老画,毫无新意,只能算作学习的过程。
  “诗情画意”是指盆景作品具有令人震撼的外在形式、感人的内涵和动人的气韵,赏之能令人心驰神往于作品反映的意境当中,并禁不住嗟叹之、咏歌之、手舞足蹈之,这才是盆景作品真正的诗情画意。意境是盆景作品的灵魂,没有意境的作品便是一件没有灵魂的躯壳,仅仅是自然植物给视觉带来的愉悦。“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朝画家张操总结出来的一条艺术创作的经典理论,被后人奉为艺术创作的不二法门。中华文化艺术历来崇尚自然,主张“外师造化”,也就是向大自然学习。“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自然造化,它静静地存在于自然当中,向我们行无言之教。所以说进行艺术创作,首先要向自然学习,认识自然规律,了解事物的成理,从而丰富我们理性知识。
  在学习盆景创作的过程中,对自然的学习尤为重要,因为不同的树种有着各自不同的本质和形态特征,这种特性因地域的不同又各具形貌,因此我们在学习盆景制作时,首先是以自然为师,结合内心的感悟,使得自己对自然现象和内在本质都有透彻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盆景艺术不仅仅是“外师造化”的客观表现,更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观表达。“心源”即心底深处的精神情感世界,“中得心源”是将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通过内心的情思和构设,做到“胸有成竹”,超然地反映人的情志与气象,达到物我具化的境界,这就是心化的自然,是对自然美的主观表达,这样的作品是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的生命合而为一,借物言志,托物寄情,达到天人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盆景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其实是艺术相通的道理,任何艺术都源于对自然美的感动而得益于“外师造化”,又与民族文化一脉相连,所以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可以相互借鉴。读一首好诗,可以把诗情付诸盆景作品中去,品一幅好画,可以用盆景表达画意,而赏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你会被盆景的形象气韵所折服,进而被作品所传达的意境和内涵所感染。
  好诗如画,好画如诗,好的盆景如诗也如画。
  (摘编自徐昊《盆景艺术:无声的诗  立体的画》)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盆景艺术是艺术家用树桩山石为材料,以“缩龙成寸”的手法记录自然之美、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
  B.盆景艺术将自然浓缩于方寸之间,同时蕴含了儒家、道家、禅宗的某些思想,作品风格多样,富有美感。
  C.艺术创作要“外师造化”,即向自然学习,因为大自然是美的源泉,认识了自然规律就掌握了创作规律。
  D.中国盆景艺术尤其注重“中得心源”的主观表达,力求将物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相融合,做到“胸有成竹”。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其他艺术相比,盆景艺术所表现出的自然生命气息以及意境内涵之美,更容易满足人类的审美要求。
  B.如果用诗的内容或模仿画中的树来做盆景,即便这种作品有意境,也谈不上创新,算不上“诗情画意”。
  C.只有把大自然的美与自己内在生命合而为一,达到天人和谐境界的盆景,才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D.艺术是相通的,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借鉴,欣赏优秀的盆景作品能让人感受到诗情画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盆景中的树木山石必须与盆钵、几架相配合,互相协调衬托,才能构成真正完善的盆景艺术。
  B.北宋著名风景画家郭熙首先提倡"三远法"——高远、深远与平远,这在山水盆景制作上发挥了引导作用。
  C.中国盆景艺术借用了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如园林、陶瓷、文学、哲学、绘画、根雕、书法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D.当代盆景大师赵庆泉创作的《出尘》,以瘦劲孤高的主干、简洁疏朗的枝叶,营造淡雅、空灵的意境,以表现“从容入世,清淡出尘”的精神世界。
  4.文中引用明朝“爱闲老人”和唐朝张操的话,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5.槭木盆景作品《天寒红叶稀》很有“诗情画意”。请结合盆景作品,联系原文内容,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莫言
  “小孩,你叫什么名字?”
  黑孩正和沙地上一棵老蒺藜作战,他用脚指头把一个个六个尖或是八个尖的蒺藜撕下来,用脚掌去捻。他的脚像螺马的硬蹄一样,蒺藜尖一根根断了,蒺藜一个个碎了。
  姑娘愉快地笑起来:“真有本事,小黑孩,你的脚像挂着铁掌一样。哎,你怎么不说话?”姑娘用两个手指戳着孩子的肩头说:“听到了没有,我问你话呢!”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