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宣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 约20280字。
云南宣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遵循历史与现实的逻辑,即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有着“天下观”文化基因的中国绝不会成为另一个对内文明、对外霸道的“西方”,而是在赓续文化传统、融合“共善”价值又超越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主张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文明理念的创新思想资源之一,中华文明素有“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念,这既是中华文化内蕴的价值观,更是今日人类文明跃升所需要的价值资源;同时,马克思的“真正的共同体”思想在当下世界秩序的激烈变动中愈发闪现出真理的光芒,特别是其中所蕴含的精神生活的共同旨趣将有效统合差异化的多元文化的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跃升指明方向。可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生发于中华文化中的“天下大同”理念、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充分践行于文明互鉴,既彰显民族特色又能深刻观照人类命运的一种现代性文明理念。中华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是“和而不同”以及实践上的整体会通,善于以包容的胸怀看待历史和世界问题,在破除古今中外文化壁垒中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实践的包容性特征。洞察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特点,可以明显感觉其与新一轮全球化气质的高度吻合,并在全球化运动中不断激发其文化创新,也生成了中华民族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的时代机缘。
(摘编自范玉刚《从坚定文化自信迈向文明自信——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的使命担当》)
材料二:
“和”作为儒家文明的人文精神的价值理想,是当时时代精神的呼唤和时代精神的精华。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诸侯和卿大夫都为自己之“私利”,相互叛逆;诸侯国之间亦争权夺利,以至战争征伐,这构成了当时的一个“国际社会”。由于当时诸多政治单位——诸侯国的互动和变迁,其结构相当于国际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大同”理念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来源之一,有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应如何维系天下秩序成为诸子百家所要思考、解答的首要问题。
C.《文明的冲突》中观点既与中国“和”的思想背道而驰,也有违西方平等、博爱思想。
D.后冷战时期急需构建一个新的文化价值系统,“和合学”从文化战略高度予以了回应。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认为,中华传统文化能够为人类文明向前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价值资源。
B.“同而不和”,为一己一家一国私利而不顾天下之公利,将导致己与人之间对立。
C.中国文化传统与中华文明特点有助于在新一轮全球化运动中营造和平共处的环境。
D.西方文明主张“己欲立而人勿立,己欲达而人勿达”,与儒家的“泛爱众”对立。
3.根据材料一,中国即使成为世界强国也不会对外霸道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不靠对外扩张。
B.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华文明能够不断生发内在的创新动力。
C.马克思“真正的共同体”思想为人类文明跃升指明方向。
D.中华文明内蕴着“天下一家”“和而不同”的传统观念。
4.联系两则材料,谈谈“和”的思想对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意义。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征途上
王愿坚
司号员赖兴华刚刚绕过面前的一道浓密的树丛,就怔住了。
“在这时候停下来,是不是又有同志……”他心里一急,连忙三脚两步地跑过去,挤进人群里。果然,一个浑身泥污的红军战士,紧闭着眼,直挺挺地躺在那里。有一个同志坐在旁边,正把脑袋紧贴在那人的胸前,焦急地叫着:“同志,我的好同志,你说呀!……”
望着这情景,小赖的心像被火燎着一样。他心慌意乱地周身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