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二年级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8680字,答案扫描。
高二年级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诗的情趣随时随地而异,各民族各时代的诗都各有它的特色。拿它们来参观互较是一种很有趣味的研究。我们姑且拿中国诗和西方诗来说,它们在情趣上就有许多有趣的同点和异点。
中国诗言爱情的虽然很多,但是没有让爱情把其他人伦抹杀。朋友的交情和君臣的恩谊在西方诗中不甚重要,而在中国诗中则几与爱情占同等位置。把屈原、杜甫、陆游诸人的忠君爱国爱民的情感拿去,他们诗的精华便已剥丧大半。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士不遇之作"。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竞有人认为爱情诗。看过西方诗的学者见到爱情在西方诗中那样重要,以为它在中国诗中也应该很重要。他们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恋爱在从前的中国实在没有现代中国人所想的那样重要。中国叙人伦的诗,通盘计算,关于友朋交谊的比关于男女恋爱的还要多,在许多诗人的集中,赠答酬唱的作品,往往占其大半。苏李、建安七子、李杜、韩孟、苏黄、纳兰成德与顾贞观诸人的交谊古今传为美谈,在西方诗人中为歌德和席勒、华兹华斯与柯尔律治、济慈和雪莱、魏尔伦与兰波诸人虽亦以交谊著,而他们的集中叙友朋乐趣的诗却极少。
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西方社会表面上虽以国家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个人主义。爱情在个人生命中最关痛痒,所以尽量发展,以至掩盖其他人与人的关系。说尽一个诗人的恋爱史往往就已说尽他的生命史,在近代尤其如此。中国社会表面上虽以家庭为基础,骨子里却侧重兼善主义。文人往往费大半生的光阴于仕宦羁旅,"老妻寄异县"是常事,他们朝夕所接触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西方受中世纪骑士风的影响,女子地位较高,教育也比较完善,在学问和情趣上往往可以与男子欣合,在中国得于友朋的乐趣,在西方往往可以得之于妇人女子。中国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女子的地位较低。夫妇恳爱常起于伦理观念,在实际上志同道合的乐趣颇不易得。加以中国社会理想侧重功名事业,“随着四婆裙”在儒家看是一件耻事。东西恋爱观相差也甚远。西方人重视恋爱,有"恋爱最上"的标语。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潦倒无聊,悲观厌世的人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像隋炀帝李后主几位风流天子都为世所诟病。我们可以说,西方诗人要在恋爱中实现人生,中国诗人往往只求在恋爱中消遣人生。中国诗人脚踏实地,爱情只是爱情;西方诗人比较能高瞻远瞩,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
这并非说中国诗人不能深于情。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所以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诗,雪莱和布朗宁诸人的短诗是"慕"的胜境;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卷耳》《柏舟》《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梁玄帝的《荡妇秋思赋》以及李白的《长相思》《怨情》《春思》诸作是“怨”的胜境。
(摘编自朱光潜《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材料二:
在中世纪以前,是谈不到个人的爱的。不言而喻,体态的美丽、亲密的交往、融洽的旨趣等等,曾经引起异性的欲望,同谁发生这种最亲密的关系,无论对男子还是对女子都不是完全无关紧要的。但是这距离现代的爱还很远很远。在整个古代,婚姻的缔结都是由父母包办,当事人则安心顺从。古代所仅有的那一点夫妇之爱,并不是主观的爱好,而是客观的义务;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现代意义上的爱情关系,在古代只是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忒俄克里托斯和莫斯赫都向我们歌颂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苌把《诗经》里的爱情诗看成时事讽刺诗,可见前人崇尚忠君爱国的诗歌理论,这为理
解爱情诗增加了一条通道。
B.有些人因为不知道中西社会情形和伦理思想本来不同,而将《离骚》《远游》一类忠君爱
国的诗篇贴上爱情的徽帜。
C.中世纪以前谈不到个人的爱,夫妇之间虽然有爱,但那不是个人主观的爱好,而只是夫
妻之道,是一种客观的义务。
D.古代官方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爱情关系,只有不参与国家事务、不参与自由民生活的奴
隶才有这种意义上的爱情关系。
2.为什么“恋爱在中国诗中不如在西方诗中重要”,下列各项对其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社会骨子里侧重个人主义,而中国社会骨子里侧重兼善主义,因而爱情在中国人的
个人生命中不是最关痛痒的事情。
B.中国社会文人多为官员,他们忙于仕宦羁旅,一家人分居两地十分普遍,他们朝夕接触
的不是妇女,而是同僚与文字友。
C.中国社会女子地位普遍较低,不能像西方女子那样在学问和情趣上可以与男子欣合,夫
妇之间不易获得志同道合的乐趣。
D.潦倒无聊、悲观厌世者寄情声色,隋炀帝等风流天子为世诟病,他们败坏了爱情的名声,
致使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国爱情诗最善于'怨'"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夜雨寄北》(李商隐)
B.《氓》(《诗经•卫风》)、《孔雀东南飞》(乐府民歌)
C.《关雎》(《诗经•周南》)、《琵琶行》(白居易)
D.《蒹葭》(《诗经•秦风》)、《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4.依据材料,简要概括爱情在西方诗中很重要的原因。(4分)
5.朱光潜认为“中国人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但我们读《诗经》的《静女》,分明感受到它就是一篇歌颂男女纯真爱情的佳作,你怎样理解这一现象?请结合材料里的相关论述,谈谈你的看法。(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深巷里的老墙 梁 衡
①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②当地传统的砌墙方法是薄砖立砌、横搭、中空、填土,再外涂白灰。这样既节省材料又可保温,而且土在墙中,寓田于墙。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