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5/15 9:57: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8 总计:8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 约14960字。

  安徽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有人问圣•奥古斯丁:“时间究竟是什么?”他回答说:“你不问我,我本来很清楚地知道它是什么;你问我,我倒觉得茫然了。”世间许多习见周知的东西都是如此,最显著的就是“美”。我们天天都应用这个字,本来不觉得它有什么难解,但是哲学家们和艺术家们摸索了两三千年,到现在还没有寻到一个定论。听他们的争辩,我们不免越弄越糊涂。我们现在研究这个似乎易懂的字何以实在那么难懂。
  我们说花红、胭脂红、人面红、血红、火红、衣服红、珊瑚红等等,红是这些东西所共有的性质。这个共同性可以用光学分析出来,说它是光波的一定长度和速度刺激视官所生的色觉。同样地,我们说花美、人美、风景美、声音美、颜色美、图画美、文章美等等,美也应该是所形容的东西所共有的属性。这个共同性究竟是什么呢?美学却没有象光学分析红色那样,把它很清楚地分析出来。
  美学何以没有做到光学所做到的呢?美和红有一个重要的分别。红可以说是物的属性,而美很难说完全是物的属性。比如一朵花本来是红的,除开色盲,人人都觉得它是红的。至如说这朵花美,各人的意见就难得一致。尤其是比较新比较难的艺术作品不容易得一致的赞美。假如你说它美,我说它不美,你用什么精确的客观的标准可以说服我呢?美与红不同,红是一种客观的事实,或者说,一种自然的现象,美却不是自然的,多少是人凭着主观所定的价值。“主观”是最纷歧、最渺茫的标准,所以向来对于美的审别,和对于美的本质的讨论,都非常纷歧。如果人们对于美的见解完全是纷歧的,美的审别完全是主观的,个别的,我们也就不把美的性质当作一个科学上的问题。因为科学的目的是于杂多现象中寻求普遍原理。普遍原理都必定有客观性,美既然完全是主观的,没有普遍原理可以统辖它,它自然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了。但是事实又并不如此。关于美感,纷歧之中又有几分一致,一个东西如果是美的,虽然不能使一切人都觉得美,却能使多数人觉得美。所以美的审别终究还有几分客观性。
  研究任何问题,都须先明白它的难点所在,忽略难点或是回避难点,总难得到中肯的答案。美的问题难点就在它一方面是主观的价值,一方面也有几分是客观的事实。历来讨论这个问题的学者大半只顾到某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所以寻来寻去,终于寻不出美的真面目。
  大多数人以为美纯粹是物的一种属性,正犹如红是物的另一种属性。换句话说,美是物所固有的,犹如红是物所固有的,无论有人观赏或没有人观赏,它永远存在那里。凡美都是自然美。
  从这个观点研究美学者往往从物的本身寻求产生美感的条件。比如就简单的线形说,柏拉图以为最美的线形是圆和直线,画家霍加斯以为它是波动的曲线,据德国关学家斐西洛的实验,它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什么是美”的问题上,两三千年来哲学家和艺术家争论不休,形成了两派观点。
  B.人们可以通过分析光波的长度和速度,找到一些不同事物在色觉上所具有的共同性。
  C.科学研究的问题一定蕴含客观性,完全缺乏客观性的事物不能成为科学研究的对象。
  D.“美”既有主观性,也有客观性,学者只有全面地把握这一点,才能真正揭开美的面目。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同一事物,有人认为它美,有人不认为它美,所以“美”是没有标准的价值判断。
  B.如果一件艺术作品轻易获得一致的赞美,那么它的年代一定较为久远且结构简单。
  C.如果事物是美的,那么它一定具有美的条件,这种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
  D.对创作者根据美的条件创作出的艺术作品,欣赏者会根据同样的美的条件来欣赏。
  3.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
  A.孟子认为“充实之谓美”,个人把善的本性扩展贯注于全人格之中,并表现出来,就成为美的人。
  B.黑格尔认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显出意蕴或特性的东西。
  C.罗丹认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D.老庄认为,道为天地之大美,道之所以美,就在于自然无为。
  4.文章第三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
  5.费孝通先生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主张,意即每个人都有美的点,要欣赏各自的美,也要发现、欣赏别人的美,请结合本文从美学角度谈谈这一主张的合理性。(4分)
  (一)现代文阅读Ⅱ(4题共4小越,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豫让
  温燕霞
  他听见马嘶声和笑声,抬眼看,赵襄子的马车就在墙下边!两旁是手执武器的护卫。赵襄子性格豪放,素不喜遮蔽,他坐的马车也是敞篷车。豫让操起那把利剑朝墙下赵襄子的头颅击去,动作沉稳而准确。眼看赵襄子就要血溅三尺了,不料打斜里伸出几支长矛,一下将剑挡飞。与此同时,豫让被人从墙上找落下来,灰尘雾般腾起,将他的目光弄得迷蒙一片。
  “豫让啊豫让,咱们又见面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