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70字。
2006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 文 试 题
(非课改实验区使用)
(考试形式:开卷 试题分书写、阅读、写作三部分 卷面分数:120分 考试时限: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
书 写(3分)
请将下边这句话抄写在格子里。
巫山云消雾散 西陵涛喧浪闹
阅 读(57分)
戏赠丁判官
(宋)欧阳修
西陵江口折寒梅,
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
维舟处处有花开。
一、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阅读下边两组古诗文,然后答题。(本题共9小题,计16分)
(一) 独游玉泉寺
(唐)白居易
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
①肩舁(yú): 即滑竿。
山 水 记(节选)
(清)王之栋
去城十五里为白洋,面俯江流,峰峦四列,有商英墓、传磬寺。掩映村落,可供吟赏。四十里,入沧茫溪,一带澄然如秋水。……从沧茫溪而进,别是一洞天。仲春时,桃花盛开。春暮,落花片片,点衣沾履。高岩远壑,苍松郁然;平畴广野,飞楼跨之。而尖山飘遥在望。折之而西虎牙荆门两峰相对何其雄也。……
1.阅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2分)
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写出这句唐诗。(2分)
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1分)
4.请给《山水记》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3个标点,使句子读起来通顺。(2分)
5.用自己的话写出《山水记》中划波浪线的句子的大意。(2分)
(二) 诗 二 首
莫愁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唐·王 睿)
宁赴常流终不悔,做成雄鬼亦堪奇。
亡秦三户因何故,日月江河一卷诗。(郭 沫 若)
刘一儒传
时有夷陵刘一儒者,字孟真,亦居正姻亲①也。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屡官刑部侍郎。居正当国②,尝贻书规之。居正殁,亲党皆坐斥③,一儒独以高洁名。寻拜南京工部尚书。甫半岁,移疾④归(a)。初,居正女归(b)一儒子,珠翡纨绮盈箱箧(qiè),一儒悉扃⑤之别室。居正死,资产尽入官,一儒乃发向所缄物还之。南京御史李一阳请还一儒于朝,以厉恬让⑥。帝可其奏。一儒竟不赴召,卒于家。天启中,追谥庄介。
———————— (《明史·列传第一百O八》)
①姻亲:因婚姻而构成的亲戚。 ②居正当国:张居正(明代宰相)主持国政。 ③坐斥:获罪遭贬斥。
④移疾:上书称病辞官。 ⑤扃(jiōng):关闭。 ⑥恬让:淡泊谦让。
1.“工人”现在多指工业劳动者。请结合诗的内容,解释“莫愁工人丑画身”中“工人”的意思。(1分)
2.在“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这句诗中,作者对王昭君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同样,唐代诗人杜牧也用一句诗对三国人物的命运大胆假想,引发人们对历史的思考。请写出这句诗。(2分)
3.借助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分别写出《刘一儒传》中加点的2个“归”字的意思。(2分)
4.《诗二首》中划横线的诗句分别对王昭君、屈原作出了评价。阅读《刘一儒传》,请你试写一两句诗,对刘一儒的品格作出评价。(2分)
二、宜昌是我们美丽的家园,处处都是迷人的风景线。阅读《秭归桥》,然后答题。(本题共7小题,计14分)
秭 归 桥
○周凌云
①秭归,有两张名片,一张是诗人屈原,一张是特产脐橙。殊不知,秭归还有一张名片,这就是桥,只是它们藏在深闺人不识。其实,秭归是桥梁的博物馆。
②古桥为人行桥,长则丈余,短则数尺,多为木桥和石桥。木桥有独木桥、木板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