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读写结合提升写作能力
- 资源简介:
约5210字。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专项突破:读写结合提升写作能力
技巧指导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现在,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英语正逐渐成为强势语言,我们的母语面临严峻的挑战。亲近母语,读写融合,教育学生领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用母语表情达意,应该成为每位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职责,也是我们捍卫母语的基本义务。
作文教学为什么越来越难?刘锡庆先生认为,没有遵循母语教育的规律,忽视读写融合,导致作文教学高耗低效。作文不是“讲”和“教”出来的,而是读和练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读写融合呢?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融合”,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环节的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教学,缺少一种学生情感共鸣,缺少一种心灵震撼。学生不喜欢读书,写作时怎么可能文如泉涌,妙笔生花呢?学生写作的灵气和才气,生气和魅力,只能在阅读和体验中慢慢培养,不可急功近利。
老师必须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学生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于漪老师说过,现在课堂上很少听到琅琅的读书声了,这很不正常。离开了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文学作品的魅力一定会打大折扣。对于中学生,教师的情感传递尤其重要。易中天品《三国》,莫砺锋讲《唐诗》为什么异常火爆?在于他们激情洋溢的演讲,赋予历史人物“温度”;在于他们以现代视角审视历史文化,满足了现代人的古典文化需求。
这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发呢?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不断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升生命的价值,引发情感共鸣,领悟自由精神,学生的心灵就会被深深地震撼。如刘禹锡的“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那样的高远旷达;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那样的感人至深;朱自清笔下的“背影”是那样的厚重深情;斯诺笔下的红色领袖们是那样的坚韧不拔——这些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以前的“知识为本位”的阅读教学中,被严重地忽略了。
当前,在“双减”背景之下,当我们把阅读与写作紧密融合时,重视情感因素,写作教学的难度必然大大减轻。平时,我课前精心选择短小精美的散文和小说,课上坚持范读,或者让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再让他们从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这样将语言发展和思维训练结合起来,效果较好。除了让他们阅读同龄人的作文激发兴趣外,我还建议他们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