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部分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1/20 15:08:5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3 总计: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870字。

  古诗阅读专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监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注]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逄应不识,尘满
  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
  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而遭排斥,此词写于熙宁八年密州任上。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3 分)
  A.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 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B..上片写实, “茫茫”二字传达出一种空寂凄清之 感,奠定了全词凄婉哀伤的基调。
  C.下片记梦,有闺房之乐、无声之痛,“明月夜,短松冈”的环境更是烘托梦境凄凉。
  D.全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等多种手法,将词人的身世感慨糅进对亡妻的怀念之中。
  15.有人评价“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三句“意深,痛巨”,你如何理解“意深”?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 分)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古风(其六)
  李白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①。
  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②前。
  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
  虮虱生虎鹖③,心魂逐旌旃。
  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
  谁怜李飞将④,白首没三边。
  【注】①代、燕:泛指古代北方边地。《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②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这里泛指匈奴之地。③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古代武将衣冠。④李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
  15.下列对这首诗相关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雁门关已为边塞之地,龙庭则更在此关之北。由“别”到“戍”,说明离家越来越远;“昔”别“今”戍,见出戍守时间之长久。
  B.“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虎鹖”里生满虮虱,表明将士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松懈;“旌旃”是指挥作战的旗帜,“心魂逐旌旃”表明将士渴望尽快结束战斗。
  C.“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苦战”一词将战争过程虚笔带过,给人想象空间;两句诗突出世道的不公,虽纯为客观叙写,但不满之情、讽刺之意尽在不言之中。
  D.“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以屡立战功而终无封赏的李广为喻,表达对守边将土的深切同情和惋惜;“谁怜”二字以反诘语气,表达了诗人那难以遏制的激愤。
  16.诗歌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6分)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中调研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9分)
  赠孟浩然①
  李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