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工笔与写意”导写及范文示例
- 资源简介:
约3800字。
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工笔与写意 导写及范文示例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工笔”追求刻画细致,局部精细;“写意”追求意境宏大,整体笔墨。岭南画家善于糅合两种表现形式:“写意”中用“工笔”,在宏大间点睛;“工笔”中有“写意”,于细腻中传情。然而,若两者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导致笔墨流俗,立意缺失。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这是一篇启示型材料作文,也是一道典型的“二元辩证”类作文。材料内容与2022汕头一模有相似之处,都是以绘画的笔墨方法和创作思维为载体,让考生从中得到启发,写一篇文章。
首先需要考生理解和阐释中国画中“工笔”和“写意”的内涵。中国画的“工笔”讲究的是刻画细致,局部精细;而 “写意”追求的是意境宏大,整体笔墨。“工笔”代表的是细节的精细,而“写意”代表的是全局的统筹,正所谓“致广大,尽精微”,只有从整体出发,对细节的精微,才能造就广阔的意境。
其次,考生们需要考虑和阐释二者的关系。于作画者来说,两者相结合才能够达到在宏大间点晴,于细腻中传情。那么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在学习和事业上,它启示我们需要立足于大局,把握好细节,这样才能够成就不凡的事业。而若两者关系处理不当,则会南辕北辙,缘木求鱼。在论证结构的处理上,考生也可以运用“对照式”结构来进行正反论证,使论证更加充分。
最后由物及人、由理论到实践,可以进一步阐释二者关系的统一对我们实践的启示。“欲就心之鸿景”,在实践中,我们当着眼于全局,织就细处之精微,勇于担当,方可积微成著,汇聚江海之洪流。正如老子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总的来说,本次作文出题紧跟高考考察趋势,既考察了考生们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又带有明显的思辨性,寓趣于理,要求考生们在作文复习中更多地积累古典文化知识,提高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