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不为与有为”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各类作文指导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2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10/25 8:08:5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290字。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不为与有为”(写作指导+写作素材+3篇范文)
  写作材料
  《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体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意思是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前者提及“为”的意义,后者提及“为”的前提。
  上述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社会现实及其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材料选取了儒家经典中的两则名言,这两则名言看似意旨冲突,实则引领学生深入的理解“为”的多重意涵。“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强调积极行动的意义,鼓励人们努力探求,勤于实践。“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强调行为的选择性,有些事要干,有些事则舍弃不干。如此,方能实现“有为”。对两则名言的意旨,需要辩证的去看待:一方面承认积极作为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一方面又要思考行为的前提及限制。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及事物,我们一定要有双会甄别、选择的眼睛,有些事情“不为”方能成就事业、人生等的“有为”,方能体现人生的精神品格和价值追求。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应该学会选择和适度放弃,方能专心致志的学好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做好自己擅长的工作,有所作为,成就一番事业。
  立意的时候,可以先从“为”的选择上谈起,论述清楚哪些事情可为,哪些事情不能为,再论述我们要去“作为”,去探求,去身体力行,唯有如此,方能有所“成”,有所“得”。论述过程要站在我们青少年的自身发展和成长的角度,思考“为”的前提和“为”的过程及意义。简单的思路如下图:
  (1)“求之而后得,为之而后成”—— “为”的过程和意义。探求、力行才能有所得,有所成,实现“有为”。
  (2)“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为”前提,有选择的“为”,有的事情不能“为”,要选择能“为”的事情。
  参考立意:
  1、“有为”非“泛为”
  2、君子有为,为之有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