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选择性必修上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2/7/27 16:53:3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300字。  第三单元 8 复活(节选) 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情节,分析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等人的形象。
  2、学习作者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3、理解题目“复活”的意蕴,体会作者在人物身上寄寓的人性理想。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分析并学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以及对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精妙刻画。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了解《复活》的主要内容,积累文学常识。
  审美鉴赏与创造: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并概括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小说的内容及创作背景,探究小说的思想主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阅读本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品味人物性格。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活”从字面上看指的是“死了又活过来”, ,这种形式的复活我们在影视剧恐怖片里数见不鲜。而今天我们将走进列夫•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去认识另一种更为高级的复活类型——精神的、灵魂的复活,并从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主人公身上去感知美好人性的复归。
  二、写作背景
  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当时俄土战争与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托尔斯泰越发地关心人民的困苦。在相继完成了巨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之后,他进入晚年,其艺术批判力量也达到了高峰,达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清醒现实主义”。托尔斯泰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
  三、作者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1847年退学回故乡后在自己领地上做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托尔斯泰晚年力求过简朴的平民生活,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1910年10月从家中出走,11月20日病逝于一个车站,享年82岁。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也有着乌托邦思想,主要表现为要求奉行合法的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命法则,回返健康的农耕生活。托尔斯泰的写作风格的主要特点是朴素,力求最充分最确切地反映生活的真实或表达自己的思想。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作品:其作品多达45卷,主要著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忏悔录》和若干短篇小说与评论。
  四、题目解说
  《复活》指的是精神上的拯救。通过两个主人公的经历,表现了他们在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复活。
  五、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聂赫留朵夫到监狱见玛丝洛娃。
  第二部分:写玛丝洛娃和聂赫留朵夫见面后述说这些年的遭遇以及玛丝洛娃的心理活动。
  第三部分:写玛丝洛娃向聂赫留朵夫要钱,而聂赫留朵夫想求得玛丝洛娃的宽恕。
  第四部分:聂赫留朵夫坚持请玛丝洛娃饶恕自己,帮助她觉醒,走向复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