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八年级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7760字。
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科素养监测(A)
八年级语文
一、读??书(12分)
1.我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请赏读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简体楷书将这幅书法作品的下句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2分)
2.请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10分)
(1)梦回大唐:王勃“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旷达的胸怀和对朋友的真挚感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抒发了诗人在困顿时,仍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白居易“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写出了卖炭老人矛盾的心理,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2)游历大宋:苏轼“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表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陆游“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
(3)遇见《礼记》:《虽有嘉肴》中“__________,弗学,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重视实践,把明白的道理付诸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大道之行也》中“大道之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我国古代政治的最高理想。”
二、读??思(38分)
(一)
班里开展了以“以和为贵”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活活动一:明“和”之内涵】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甲几千年前孔子就有对“和”内涵的思考,提出“和而不同”。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和”仍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乙)人民的幸福生活需要“和”,国家的安定团结也要需要“和”,世界的发展繁荣更需要“和”。“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上文是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的开场白。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加点的三个词语词性相同。
B.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语结构相同。
C.文中甲句存在语病,可在“和而不同”后加“的交往方式”。
D.文中乙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和”的重要性。
【活动二:珍惜和平年代】
4.红色经典,滋润人心。第二组同学分享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部分摘录内容,摘录(一)
中的“他”是指______,摘录(二)中的“他”是指______。从摘录的语段看,这两个人物的共同特点是______(3分)
名著阅读摘录卡
摘录(一) 他双手抱头,陷入沉思之中。他的一生,从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一幕幕地在他眼前闪过。他这二十四年生活得怎么样?好呢,还是不好?他一年又一年地回顾,像一个铁面无私的法官检查着自己的一生。结果他十分满意,他这辈子过得还挺不错……最主要的一点是,在火热的斗争年代,他没有睡大觉,在夺取政权的残酷搏斗中找到了自己的岗位,而且在革命的红旗上,也有他的几滴鲜血。
摘录(二) 他讲得鲜明生动,通俗易懂。他对一切问题都有明确的认识,他坚信自己走的道路是正确的……这位健壮有力的革命战士,久经狂风巨浪的舰队水兵,一九一五年就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党的老布尔什维克,对年轻的锅炉工讲述着严峻的生活真理。
【活动三:感受和谐之美】
班长为此次活动拟写了结束语:
和谐之歌
和谐是那孔融的梨,
和谐是那六尺的巷,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天和谐日月明,
地和谐五谷香,
民族和谐大团圖,
社会和谐国富强。
……
5.和谐之美用歌唱,小雅收集了歌曲《和谐之歌》,请仿照画线歌词,将空缺处补充完整。(2分)
(二)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第6~7题。
松树和松鸡
①见松鼠忙忙碌碌地采集核桃、松子、蘑菇,松鸡忍不住说道:“朋友,你爸爸妈妈留给你那么多好吃的,你还费这么大的劲,瞎忙乎哈?”
②松鼠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松鸡“咯略”发笑,笑松鼠有福不会享,说自己的生活过得潇酒又自在。松鸡在吃食方面从来都是挑挑拣拣的,非常讲究,再好的果子,它也是这儿叮几口,那儿啄几下,就在一边不再理会,许多果实都被它槽蹋了。松鸡不但不心疼,还得意地宣称:“这是我的;松鼠那穷命,甭想沾边儿。”
④不久,下了几场暴雨,树林里的野果被冲洗一空,很难寻到充饥的食物。
⑤这天黄昏,松鼠冒雨采蘑菇归来,见自己树洞贮藏室外吊着一只鸟儿。走近一瞧,松鸡!原来,松鸡肚饿难挨,趁松鼠不在家,便把脑袋伸进洞里偷吃,一时啄得太猛,叼的食物太多,喉咙吞不下,头又抽不出来,活活卡死在小洞口了。
6.文中第②段松鼠可能会怎么说?请你结合语境,补写在文中画横线处。(3分)
7.优秀的作品能给人有益的启示。请你结合文本和生活积累,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10分)
写作提示:①根据文本提炼观点;②不少于100字。
(三)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第8~1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