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案10
- 资源简介:
约4680字。
第一单元 4.1 望海潮(东南形胜)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诗词的基本的诵读方法。
2、反复诵宋词,体会词的音韵美和词的章法结构,掌握词的格式和特征。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鉴赏这首词并运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诗歌的优美内涵
难点:反复吟咏,感受词的音律美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盛景,四股令人魂牵梦绕。富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有天赐美景,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卷霜雪,西湖美景则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美的景致。美的画面没得比跳美的神韵,美的音律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刘勇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二、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三、作者介绍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于沂州费县(今山东费县),北宋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先世为中古士族河东柳氏,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监、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题目解说
“望海潮”,词牌名,一百零七字,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