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6780字。
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练习
八 年 级 语 文
(练习时间:120分钟)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到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10分)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多少仁人志士追寻着一个个属于自己的“中国梦”:古代人民的中国梦是“①_______,在水一方”的不懈追求;古圣先贤的中国梦是“②__________,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道之行;陶渊明的中国梦是《桃花源记》中“③_________,并怡然自乐”的和谐之景;杜甫的中国梦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④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之怀。王勃的中国梦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⑤__________,⑥_______”的友谊之歌;孟浩然的中国梦是《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磅礴气势的强国气象;陆游的中国梦是《卜算子??咏梅》“⑨_________,⑩__________”的至死不渝。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4月18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正式揭牌。在这个 甲 的春日,这一消息仿佛一缕清风,在人们的手机屏幕上拂出一片丰草绿菌、佳木葱l??ng ① 。在气候干燥的北方,徜徉 ② 于此,人们可以 乙 到100余个品种、20余万株的郁金香,300余个品种、5000余株的牡丹……这些在普通园林难得一见的花卉树种。“郁郁菲菲,吐芳扬烈”,点亮了京城春色。对国家植物园的设立,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国家植物园中,科研人员可以 丙 ,让它们的种群得以健康稳定地繁衍下去。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只填序号)(2分)
①_______(A. 笼 B. 茏) ②_______(A.y??ng B.xi??ng)
(2)从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_______(A. 柳絮纷飞 B. 花枝招展) 乙_______(A. 鉴赏 B. 观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通过引种、扩繁等手段将濒危野生植物从原生地转移过来
②再将这些植物送回原产地
③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对其实施保护、繁育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题。(6分)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3.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还概括了本诗的中心事件。
B.“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两个“一何”渲染出差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
C.老妇“急应河阳役”虽是无奈之举,却也体现了渴望早日平叛的爱国心。
D.这是一首叙事诗,该诗虽然没有运用抒情和议论,但故事情节记叙比较完整,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
4. 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详写的却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6分)
仙游记
顾况
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漈水。漈水者,东越方言以挂泉为漈。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约在瓯闽之间,云古莽然之墟,有好田泉竹果药之属,连栋架险,三百馀家。四面高山,回还深映。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
名鸲,飞行似鹤。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有一老人,为众所伏,容貌甚和,
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乍见外人,亦甚惊异。问所从来,袁晁②贼平未,时政何若。具以实告。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为致饮食,申以主敬。既而辞行,斫树记道。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注释】①象耕雁耘:传说舜死苍梧,有象为之耕;禹葬会稽,有雁为之耘。后用来形容民俗古朴,有舜禹时代的遗风。②袁晁:袁晁农民起义发生于公元762年,次年被评定,到这位老者问话时已过去8年。
5.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入山斫树 斫:________
(2)有好田泉竹果药之属 属:________
(3)具以实告 具:________
6.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B.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C.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D.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