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二模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0750字。
天津市红桥区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二模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第Ⅰ卷1 至 7 页,第Ⅱ卷 8 至 12 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 Ⅰ 卷
注意事项:
1.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本卷共 11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3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诗是最早绽露的文学萌芽。诗和音乐像一对孪生的姐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以它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诗经》中的每一首诗,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风”“雅”“颂”便是根据音乐特点所做的分类。从《诗经》到《楚辞》,以至律、绝、词、散曲,它们都清晰地展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对音乐美的努力追求。白居易《与元九书》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袁枚《随园诗话》说“其言动心,其色夺目,其味适口,其音悦耳,便是佳诗”;明代诗论家谢榛的《四溟诗话》主张“诵要好,听要好,观要好,讲要好。诵之( ), 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诗歌与音乐都以抒情见长,都十分讲究节奏、韵律、音调,两者( ), 互为一体。尤其是诗歌中对音乐的( ) 描写,更保证了音乐与诗歌朝着更加理性的方向发展。因此,“音乐入诗”便成了文人常谈的话题。
(摘自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有改动)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行云流水 融会贯通 精妙
B.风流云散 水乳交融 精细
C.风流云散 融会贯通 精细
D.行云流水 水乳交融 精妙
2.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B.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C.不仅诗歌传唱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播、发展、继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D.诗歌传唱不仅丰富了人们的劳动生活,还使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继承、传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3.下列与选文相关的文学或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徴、羽、变宫、变徴七音。《荆轲刺秦王》中的“变徴之声”是徴音的变调,声调激扬。
B.《诗经》又名《诗三百》,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
C.古代文人常用“号”命名作品集,比如袁枚,号随园,作品集故曰《随园诗话》。以此相同方式命名作品集的,还有辛弃疾的《稼轩长短句》,归有光的《震川文集》等。
D.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代表作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二、(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礼是沟通天人的仪式,是贵族等级的标志;同时,礼又是乡里社会的规范,为人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在这个意义上,尊礼行礼可以说是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乃至生存原则。上至国家典章制度,中到社会礼俗和民间风尚,下及家庭伦理和行为规范,无不或多或少地体现了儒家礼制的种种影响,留存着道德的烙印,讲求社会的和谐关系。因此可以说,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家的最大贡献在为传统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