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黑龙江省部分地区高三3-4月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写作专题
- 资源简介:
约10700字。
写作专题
黑龙江省哈尔滨九中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花儿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琴弦为什么断了呢?我强弹了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因此琴弦断了。
—泰戈尔
材料二:
一切重担与负担,人都可以承受,它会使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米兰•昆德拉
上述材料反映出人们对“承受”的不同看法,能给正面临疫情又身为高考生的我们以深刻启示,请综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材料一,泰戈尔的诗解释了花谢的原因,是我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心头;琴弦断了的原因,是强弹了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材料二米兰•昆德拉的话则恰恰相反,指出人是可以承受重担与负担的,因为它能让人坦荡而充实地活着。
两则材料的关键词是“承受”。秦戈尔这两句简单的诗,“热烈的爱”“强弹”是关键词语,突出的是过度、过分,揭示了一个哲理:凡事要适度。“花儿谢了”的原因是“我的热烈的爱把它紧压在我的心上”,由此引发相关的立意点:溺爱、爱的限度、爱与害等。“琴弦断了”是因为“我强弹一个它不能承受的音节”,由此联想到立意点:压力要适度、承受压力要掌握好“度”等。米兰•昆德拉的话则表明生命的意义在于负重前行,在于勇于承担各种责任。负重的人生虽然会经历种种磨难与不幸,但这种磨难与不幸会成为我们宝贵的财富,让你我变得更加有韧性。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压力,松松垮垮、无所事事,就会在闲散中磨去锐气,钝化意志,这样的人生只会有莫名的空虚、寂寞
……
哈尔滨师大附中等三校2022届高三4月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活字印刷表演中,出现了三个神韵独具的“和”字,这体现了中国“和为贵”的传统人文理念,震撼了国人和世界。
材料二: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成功落幕,它的成功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