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59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26 20:09:29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420字。
《我与地坛》教案
教学目标:
1、  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容。
2、  品味文章深沉绵密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作者笔下地坛宁静肃穆、生机盎然的美。
2、  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对文章作深入领会和分析鉴赏。
教学设想:
这是一片课内自读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把握文章概要,通过细读与反复吟诵重要语段体味语言的深沉绵密和领会思想的深邃。
一、导入
由海伦引出史铁生。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生于北京,18岁去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 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代表作有《我与地坛》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  《合欢树》等。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有英法日文译本在国外出版。
史铁生面对残疾,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于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的活下来,并拿起了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从残疾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散文《我与地坛》借读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参悟。对生命展开思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有时我们需要这份沉重,今天我们就需要这份沉重,所以希望大家上课时用心思考,用心感悟。
三、讲析第一部分
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个特殊的环境就是得天独厚的地坛。读第一部分,思考:地坛和“我”有何联系?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地坛给了“我”什么启迪?(找出文中关键字词和关键句)
1、  讨论:地坛的过去和现在分别是什么样子的?(过去可根据图片想象,现在的样子能否在课本中找出相关的描写?第三段)我们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它的特点?(荒芜冷落)
  地   剥蚀  淡褪 
坛   坍圮  散落
[可以说:地坛的破落相突出了剥蚀状、淡褪状、坍圮状、散落状,而荒园的破败又烘托了落魄者的精神状态。]
2、  落魄者精神状态是什么呢?(失魂落魄)为什么?(残疾、无工作、没去路)
荒芜冷落  →  失魂落魄
3、“我”是不是经常去地坛?(是)
“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宁静)
[在人口密聚的、喧嚣的大都市,这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不仅衬托了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当时需要的环境,它为作者者提供了特定的情绪背景。“在那样一个安谧、沉寂荒芜的背景上,最容易展开对生命的思考”。]
4、地坛给了我什么启迪?(找出关键句)
一个人,出生了, ……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我   双腿残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