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5/22 2:51:4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0题,约9200字。 最新高考模拟试题(泉州)
2006年泉州市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测
语  文
原创 泉州市教科所(以前叫普教室)语文组 纪荣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2.试卷答案均答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共24分)
  一,(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1—2题。
                               软实力支撑中国崛起
    一个国家的崛起,从根本上说,在于它的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的观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来自它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成功。一个具有强大硬实力的国家的文化、意识形态自然是有诱惑力和渗透力的。不可想像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会拥有强大的软实力。
能在国际斗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售纵横捭阖的国家,历来是两种实力兼具的国家。而现实经验表明,在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格局下,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过的一段话对我们理解软实力的作用似乎不无启发。他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崛起之势渐趋明显。和平崛起的过程,既是经济飞科技、军事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更是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吸引力、亲和力不断增强的过程,也就是软实力不断成长和积累的过程。中国和平崛起,只有硬实力的增强而无软实力建设的相应配合,是不完整的崛起。
   在构建和强化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将发挥独特作用 。尽管100多年来,中华民族饱受外侵和内部战乱之苦,然而中国人始终没有对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温家宝总翠指出:“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源远流长的文化,这种文化的核心又是以和为贵,就是和的文化,当然我们还要和而不同,这种不同是相互补充,是相互借鉴,而不是冲突的来源。”的确,与一些西方国家不同,中国构建“软实力”的目的,并非是谋求控制世界的霸权,而在于寻求更多的国际认同和尊重,更好地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中华文化的吸引力正在增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正在增大,特别是对亚洲事务的影响力显著增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中国问题专家爱德华·弗雷德曼说:“中国软实力改变了整个世界,尤其是亚洲。”   (节选自《环球》2005年第18期,有删改)
1.下列对“软实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软实力以硬实力为基础,体现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B.软实力具有诱惑力和渗透力,来自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成功,只为经济发达的国家所拥有.
  C.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的关键,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并为国际社会所重视.
  D.软实力的提法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就有所提及,并与强调“以和为贵”的中华文化密切相关。
2.、下列对“在构建和强化我国‘软实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将发挥独特作用”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构建和强化中国软实力的文化根基,它对我国的和平崛起具有积极作用。
  B.尽管饱受过内忧外患,但中华文化一直保持强劲的态势,它必将不断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升。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厚的积淀,具有独特的魅力,它对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发展富有意义。
  D.中华文化能够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文化资源,它有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话语权的增大.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3—4题。    
                          寻找最清洁的能源
    随着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严重影响,各国都在采取行动,寻找能够可靠使用的清洁能源.氢能作为一种最有希望的碳基燃料替代能源,一直是科学家的首要研究目标。美国科学家日前研究发现,如果把现有的机动车燃料全部换成风力发电——电解水取得的氢燃料,将从环境和健康两个方面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近两个世纪中,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均建立在化石燃料的基础上。随着化石燃料耗量的日益增加,其储量日益减少,终有一天这些资源将要枯竭,因此人类迫切需要寻找一种不依赖化石燃料的、清洁的、可持续的新能源。在这种背景下,以氢作为中间媒介的能源系统——氢能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同时,整个社会的能源需求均由氢提供的“氢经济”的提法也为人们所熟悉。
要实现世界整体经济向氢经济转变需要克服三个重要的技术障碍,其核心就是氢能的生产,储存和利用。人们一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