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一中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9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6/17 14:32: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880字。

  2021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座位号与本人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中西小说比较的角度看,小说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不能局限于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真实作者的意图伦理同样重要。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较为固定,且往往隐姓埋名,但都从伦理规范出发,表现出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较为多样,且一般用真名,有时因为社会的性别歧视导致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但都从各自的小说观念出发来理解道德问题,小说显示的是对具体的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道德规范的宣扬。
  叙事主体指叙事作品中具体叙事活动的实施者,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真实作者、隐含作者和叙述者。真实作者指写作时的那个真人。对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20世纪之前大多数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小说来说,真实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对小说会有直接的影响。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盛行考证之风、法国圣伯甫等人提倡传记批评,均与此有关。总体上看,由于二者研究路径的差异,中国古典小说研究从作者出发,西方小说研究从文本出发,导致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各有侧重: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需要说明的是,中国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并不意味着对小说文本中的主体意图漠不关心,相反,它往往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和小说文本的伦理表现结合起来,来探寻叙述者和隐含作者的伦理意图。西方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主要是受叙事学研究以文本为中心的影响,也没有完全忽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对真实作者的重视,似乎是天然的:孟子的“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为小说研究重视作者提供了理论基础;史传“春秋笔法”对小说叙事的影响,让寻找故事背后的作者意图成为小说研究的应有之事。叙事主体的意图伦理首先需要考察的是真实作者的身份以及这一身份所可能有的伦理意图。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无论是否隐姓埋名,都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在一般的作者看来,惩恶劝善这样的规范伦理是小说基本的伦理要求,所以像《梼杌闲评》这样虽然标榜“惩恶”而事实上以刻画人物复杂性为主的小说,真实作者索性隐身。
  和中国古典小说的真实作者相比,西方小说的真实作者则体现出较为复杂的面貌。其复杂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相对单一的“序跋”“凡例”以及小说结尾程式化的“异史氏曰”;二是重视作者身份,作者大都署上真实姓名,有时署笔名,不同于古典小说多数时候隐姓埋名,而且其署真实姓名或署笔名,其直接动机未必与伦理有关,更不是都与规范伦理有关,这也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隐姓埋名与规范伦理直接有关;三是真实作者的小说观念多种多样,不同于中国古典小说相对单一的劝善惩恶的伦理说教。
  中西小说的真实作者在署名问题上的情况差异较大,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往往需要考证才能知晓,西方小说作者即使用笔名,其真实身份一般也无疑问;中国古典小说作者从事小说创作虽然动机各异,但都打着伦理说教的旗号,西方小说作者即使有伦理说教的动机,也只是在各自的小说观念中来理解道德问题,从而让说教成为一种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宣扬。
  (摘编自江守义《中西小说真实作者意图伦理之比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真实作者作为小说叙事主体之一,其意图伦理相对于其他两者而言是最重要的。
  B. 与西方侧重对真实作者伦理意图的把握不同,中国侧重对文本所体现的伦理意图的解读。
  C. 《梼杌闲评》是以刻画人物复杂性为主的小说,但作者受小说基本伦理要求的影响选择隐身。
  D. 西方小说作者署真实姓名或署笔名,其直接动机与伦理和规范伦理无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对比论证,指出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和西方小说真实作者在现身方式、是否使用真名和伦理说教方面的不同。
  B. 文章提出叙事主体包含三个层面后,重点讲述真实作者,并且举例论证真实作者对中西方小说有直接的影响。
  C. 文章列举孟子“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和史传“春秋笔法”,是为了说明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重视真实作者似乎是天然的。
  D. 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重点论证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西方小说叙述者意图伦理的不同。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方小说有女性作者使用男性笔名的现象,可见西方社会并非没有性别歧视。
  B. 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盛行考证之风,法国圣伯甫等人提倡传记批评,这与真实作者的创作动机和伦理处境影响小说创作相关。
  C. 中国古典小说往往将真实作者的伦理意图和小说文本的伦理表现结合起来,可见中国古典小说对这二者同样侧重。
  D. 中西方小说创作动机各异,西方小说作者也不乏伦理说教 动机,但不是让说教成为一种道德规范的宣扬。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 “最重要”曲解文意,原文在第一段第一句“真实作者的意图伦理同样重要”;
  B. 选项对西方和中国的理解说反了,原文是“中国古典小说真实作者现身的方式较为固定,且往往隐姓埋名,但都从伦理规范出发,表现出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西方小说真实作者现身方式较为多样,且一般用真名……小说显示的是对具体的道德品性的理解,而不是道德规范的宣扬”;
  D.“其直接动机与伦理和规范伦理无关”错,原文第四段“其直接动机未必与伦理有关”,注意 “未必……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郑渊洁表示,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打击盗版力度也不断加强,他已成功追回了部分被抢注的童话形象的商标。比如,2018年,“皮皮鲁”被“郑州皮皮鲁餐厅”抢注为餐厅商标14年后,他通过维权手段终于要回了自己的“皮皮鲁”。此外,国家对商标、商号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越来越大,一旦发现有商号被侵权,只要发一条微博再@当地工商局,很快就能更改其侵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