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1/5/22 18:06: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130字。

  宣城市2021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绘画达到了中国绘画发展中的一个巅峰,而其小品画以独特的审美形式和艺术特色成为这一巅峰时期的典型代表。在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备受关注的形势下,再次品读我国传统绘画时不难发现,超现实因素并非只能从他国绘画中寻得,只是在中国传统绘画的解读方式中没有使用这一语汇,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中西方绘画在这一层面上的契合,实则二者的本质是十分相近的。
  宋代人物画家们开始关注市井生活,人物画的平民化是它一改唐代贵族化、宗教化面貌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宋代画家李嵩的画作《骷髅幻戏图》即是其中一个代表。画面中的悬丝傀儡演出是宋代市井木偶的表演形式之一,画中的场面也是木偶表演与观众观看的真实场景。在画面中,物象的比例、结构等关系处理符合客观真实,其悬疑之处在于傀儡的操纵者,他应为现实中的人而非傀儡本身。但李嵩将其处理成头戴樸头、身着薄衫的大傀儡的形象,超现实的人物形象自然地呈现在真实的场景中,从而营造出离奇、悬疑的效果。《骷髅幻戏图》通过“人与非人”角色的切换呈现出超现实的艺术效果,实现了传达画家生活感悟和艺术思想的目的。
  中国画对于空间的表现会让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觉得极为不可思议。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传统绘画差异非常大。西方传统绘画力求在二维平面表现三维空间,在新观念的影响之下,尝试突破到表现四维空间,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多维套叠的情况极为常见,宋代小品画中的《柳院消夏图》即是一个例证。
  在《柳院消夏图》中,院子内外的场景均一览无遗,前后没有遮挡,这是违背科学准则的。除非把视点提高——在较大的俯视状态下才能实现,但从画中平视的两个人物判断,大俯视的视点被排除。观察的视点只能是平视,很显然这个视点不是一个,并且应该处于两个不同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画面实现了不同空间的“合理化”组合。同幅画面中观察点的平行位移导致了空间拼接重组现象的出现,将不同时空的状貌以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真可谓奥妙无穷!艺术表现的自由使得画面产生了超现实的因素。
  具有浪漫色彩的人物画是宋代小品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它超越了现实生活的题材,呈现出似梦似幻的艺术效果,展现了画家的独特构思与诗意情怀。《仙女乘鸾图》描绘了一个仙女驾着鸾凤急速飞翔于空中并回首圆月的场景,人物刻画形神兼备,设计巧妙。耿昭忠题云:“风格高妙,飘飘然有凌霞绝尘之姿,是盖周文矩胸中迥出天机,故落笔超乎物表。”显而易见,此类作品仍然运用了易于辨识的写实手法,不同的是其营造的意境是现实中不可能存在的。宋代小品画中的超现实性体现在其将生活之“真”借助超自然的手法自然而然地变为了艺术之“实”,这里的真实在神秘色彩的笼罩下营造出了浪漫与梦幻的仙境。
  宋代绘画以写实性为最显著特征,但它依然没有脱离中国画尚意的本质。高度写实与非现实性的表现看似矛盾,却能在超现实的语义中达成和谐。它借助怪异形象的处理、层叠空间的组合以及浪漫情景的营造,重建了一个自由、超验的幻境。
  (摘编自赵雪《宋代小品画的超现实因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绘画中含有很多超现实因素,只是在传统绘画的解读方式中未使用这一语汇。
  B. 宋代人物画家开始将平民形象画入作品,这是对唐代绘画贵族化、宗教化面貌的突破。
  C. 《柳院消夏图》中,画家对院子内外的场景作了空间拼接,实现了艺术表现的多维突破。
  D. 宋代小品画依然没有脱离中国画尚意的本质,这与其高度写实的特点形成了显著矛盾。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借助西方绘画理论审视中国传统绘画,发现了中西方绘画的契合之处。
  B. 文章以三幅宋代画作为例,论证了宋代小品画中含有超现实因素,有说服力。
  C. 文章引用耿昭忠的评语,目的是说明《仙女乘鸾图》运用了超常的写实手法。
  D. 文章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提出论点,再从三个方面论证论点,最后作总结。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骷髅幻戏图》中,傀儡的操纵者也是傀儡,这体现了画家独特的生活感悟。
  B. 多个空间拼接重组在中国传统画作中极为常见,但在西方传统绘画中并不常见。
  C. 宋代具有浪漫色彩的人物画往往呈现出梦幻般的艺术效果,故不具备写实性。
  D. 宋代小品画成为中国绘画巅峰时期的典型代表,与其含有超现实因素不无关系。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这是对唐代绘画……”错。原文是“宋代人物画家们开始关注市井生活,人物画的平民化是它一改唐代贵族化、宗教化面貌的重要突破点之一”,注意唐代“人物画”和唐代“绘画”不能等同。
  C.“画家对院子内外的场景作了空间拼接”表达有误,原文是“在《柳院消夏图》中,院子内外的场景均一览无遗,前后没有遮挡,这是违背科学准则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画面实现了不同空间的‘合理化’组合”,注意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了艺术表现的多维突破”表述夸大,原文是“艺术表现的自由使得画面产生了超现实的因素”。
  D.“这与其高度写实的特点形成了显著矛盾”错,原文为“高度写实与非现实性的表现看似矛盾”。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