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天津一中2020-2021-1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三月考质量调查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7510字。
天津一中2020-2021-1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三月考质量调查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规定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33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人讲述亲身经历或道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过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并进行艺术化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消失或弱化,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挪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9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 的故事模式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 摆脱故事本身。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日而语 陈旧 进而 B. 同日而语 传统 甚至
C. 混为一谈 传统 进而 D. 混为一谈 陈旧 甚至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弱化或消失
B. 现代小说对虚构故事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消失或弱化
C. 虚构故事对现代小说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消失或弱化
D. 虚构故事对现代小说而言,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是故事不同程度的弱化或消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辨析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此处指不同的两类人,应选“混为一谈”。
陈旧:意思是旧的,过时。传统:世代相传的具有特点的风俗、道德、思想、作风、艺术、制度等社会因素。此处修饰“故事模式”,强调其过时,应选“陈旧”。
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甚至: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此处语意形成递进,应选“甚
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
A. 韩愈、柳宗元倡导了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古文运动;元稹和白居易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提倡发扬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
B.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关汉卿《窦娥冤》、白朴《西厢记》、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
C. 新诗出现于五四前后,新诗的代表作品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的《雨巷》、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其中,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
D.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美丑对照”的原则。
二、(9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识付费就是为获取特定知识而支付费用,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互联网经济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为获取知识而付费的方式:与网络服务紧密相连,有别于线下为参加培训的缴费;是特定人群为获取知识及相关信息、技能、经验等而实施的消费行为,有别于线上为娱乐消遣的付费;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定主体在知识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