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汉大爷》配套作业
- 资源简介:
约5770字。
第九单元 第十八课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练案[18]
一、课内双基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难堪(难以忍受;难为情) 六神无主(形容惊慌或着急而没有主意)
B.倔强(性格坚强) 踉踉跄跄(走路不稳)
C.噩梦(可怕的梦) 胆战心惊(形容非常害怕)
D.痉挛(肌肉紧张,不自主地收缩) 粗犷(①粗野;粗鲁②粗豪,豪放)
【解析】 倔强:〈性情〉刚强不屈。
2.下列对节选部分小说结构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开端:介绍罗汉大爷。
B.发展:罗汉大爷被抓。
C.高潮:罗汉大爷逃走后,返回救骡子。
D.结局:罗汉大爷再次被抓。
【解析】 “介绍罗汉大爷”应是序幕,开端是日本鬼子抢掠抓伕。
3.课外阅读《红高粱》全书,结合全书内容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红高粱》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赞歌。
B.借此表现了个体在战争环境中求生存、求自由的原始生命力,甚至透露出许多野蛮的欲望。
C.《红高粱》在描写战争时,以民间的角度,审视抗日战争。作品重点描写的是生活在民间的普通大众,他们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着各自的生活,突然来了日本鬼子,于是不由自主地卷入抗战的洪流中,英勇着、战斗着、献身着,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的悲壮和豪迈。
D.《红高粱》讲故事的手法巧妙、多样、引人入胜,它不是单一向的。“我”是故事的讲述人,但是主要的视角却是“我父亲”的,第一人称的讲述时时滑到第三人称的叙述中。视角与人称的变换,虽然有时空错乱,结构松散的缺点,但能使故事时近时远,摇曳多姿,在时间的跨越中,使小说的结构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4.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B )
A.《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前两次诸葛亮刻意回避刘备,第三次时被刘备打动,向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答应辅助刘备。
B.《茶馆》的结尾,王利发、松二爷、秦仲义三位老人在经历了三个黑暗的年代后,绝望地撒纸钱“祭奠自己”,这同时也是在给旧时代送葬。
C.《边城》既歌颂了以歌求婚、兄弟让婚、外公和翠翠相依等自然朴实的生活方式,也隐含着作者对传统美德、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失落的痛心。
D.《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是一个有觉悟的人,他因为觉得不方便而剪去了辫子,却遭到了周围人的蔑视和厌恶,因此他深感民众的守旧和顽固。
E.《老人与海》中,马诺林从老人那里学到了自尊自强的精神,并懂得了生活的艰辛与男人的责任,他早已习惯了清早就出门打鱼的生活。
二、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宋记老面馒头
杨 莙
说起我家的宋记老面馒头,南同县城不知道的人不多。坐落在老街上的这个小店铺,是许多南同人心目中的放心店。这可不是我吹的,你看来店里买馒头的人就晓得了。有的人专门开着车来买,住得远的,通常十个二十个地买回去,冰箱里存放着。
受欢迎自然是有道理的,如今,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