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题,约9570字。
东安一中2006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05.11.03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饿殍(piǎo) 模(mú)样 粗糙(zào) 群雄角(jué)逐
B.瞠(chēng)目 骠勇(piào) 自诩(xǔ) 钟灵毓(yù)秀
C.譬(bì)如 玷(diàn)辱 鸟瞰(kàn) 饮鸩(zhèn)止渴
D.造诣(yì) 栉(zhì)比 狙(zǔ)击 偃(yǎn)旗息鼓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松弛 黯然失色 矫揉造作 盛名之下,其实难符
B.泄密 推波助澜 断壁颓垣 吃一堑,长一智
C.提拨 涸泽而渔 德艺双馨 偷鸡不着蚀把米
D.表率 标新立意 休戚相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为了作出正确的判断,我们必须弄清事物的 情况。
②关于汉字简化中的一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与有关人员 。
③他学习一贯勤奋努力,基础扎实, 去年考上全国重点大学。
A.确实 商榷 因而 B.确切 商量 因而
C.确切 商榷 因此 D.确实 商量 因此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老师精神足、方法活,很难懂的内容他也能讲得天花乱坠,教学效果很好。
B.那些极端个人主义者总认为没有人不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大量涌现的舍己为人的好人好事,是不堪设想的。
C.对于我们兄弟姐妹六个,父亲并不像有的人那样重男轻女,他对我们兄弟姐妹等量齐观,毫无偏向。
D.已经到了这地步,还有什么办法?一不做,二不休,我是打算拼一拼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21世纪的现代化农副产品基地,悠长的岁月,教会了勤劳的松江人怎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B.据了解,我市移动电话部门针对春节期间手机短信密集发送,对今年发送量进行了预测,并事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C.时下的店名和商品名在吸收外来词时,追求时髦,哗众取宠,令人费解。这些叫人看不懂的名称,只能让人贻笑大方。
D.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思想理论问题,它们是改革和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
A.有关中东欧经济转轨的书籍为数不少,但王义祥的《中东欧经济转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一书提供了一个考察问题的独特视角。
B.传染病要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染的人群,否则,就无法传播流行。
C.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先是嘲笑那位告剧组状的歌手是想炒作自己,又一再表示“没什么呀,”而对景区不能下水的规定,他轻描淡写地说:游客“去玩当然不能下水,我们是拍戏,当然可能通融。”
D. 这几年,中小学生自杀问题日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什么在一般人都视若至宝的花季里,他们却选择了绝路?是这一代人承受了比父辈更多的艰辛?还是精神上有更多的压力?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10题。
“干血”救人命
英国《泰晤士报》10月24日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地开发出一种能储存几年的“干血”,它能迅速被还原,在发生事故、应急和做手术时使用。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名医生在过去3年中已成功地在一系列参与试验的病人身上使用了这种被还原的血液,他说:“这一发明可与将人类送上月球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