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890字。
《再别康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内容、地位:
我说课的篇目是《再别康桥》,编排在高中语文必修2的诗歌单元第二课,诗歌是我国文学园地里一朵盛开的鲜花,五彩缤纷,长盛不衰;诗歌又是常见的四种文学样式之一,历史悠久,妇孺皆知。同时诗歌又是语言的精华,,形象的艺术。《再别康桥》是中国20世纪里一首出色的现代别离诗,现代觉醒者的寻梦意识和一个富有个性的诗人对于自由和美的强烈追求使得“别离”这个古老的主题获得了新的时代风格,诗歌记下了诗人1982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学生在品读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审美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任务,也是新课标关注学生多方位的情感体验的要求。
2.教学目标: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作为“新月派”诗人,徐志摩崇尚“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认知目标: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真情。(工具性)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自主探索、协作创新的能力。(研究性)
德育目标: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人文性)
3.教学重难点:
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高一的学生阅读的诗歌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鉴于此,我确立本课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意象体悟诗人情感的鉴赏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理念: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理念确立为: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爱学;开放自主协作,培养学生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学生善学。
2.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往往对那种纯粹的、原始的、本真的情感体会较为肤浅,《再别康桥》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有极高美学价值,它所抒发的离愁别绪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经历,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
3.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以诵读法为主其它教学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诵读法: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诵读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把握内容理解作者情思,从而获得自我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语言是独特的、精练的、优美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诵读是诗歌教学不可或缺的方法。我遵循“怎样读――为什么这样处理”逐字逐句落实朗读,在分析中完成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目标。
发现问题法:让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引导他们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