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0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3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0/5/7 9:17:2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22730字。

  2020届高三总复习阶段测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 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方现代思想在界定人之为人时,通常将人视为具有心灵、能够思维的主体;人的存在的特征,突出体现为既与身体无关、又与环境无关的主体性。这种哲学观念体现在美学上,就是以康德为代表的主体性美学:主体运用其心灵的先验能力构建表象,当心灵中的表象与主体的感受及其情感发生关联的时候,主体就根据其感受的愉悦与否作出审美判断,将能引发愉悦的表象判断为美的,反之则判断为丑的。按照这种美学思路,主体被极度高扬了,客体则被极度贬低了。简言之,现代主体性美学通过高扬主体性及其创造力,将人类这个物种从自然世界中无以复加地突出出来,甚至割断了人与自然界的血肉联系。
  针对上述理论弊端,生态美学首先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人类的存在理解为“生态存在”,也就是身在生态系统之中的存在:生态系统在其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孕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是人类存在的母体。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生生之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人类之所以被称为“天地之心”“万物之灵”,是因为人能够凭借自己的天赋良知及其反思能力,将自身对于生态系统的责任理解为“参赞天地之化育”,将自身使命理解为帮助生态系统达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理想共生状态。按照生态美学的思路,自然不是人类可以无度利用的资源,而是人类得以产生且赖以生存的本源。生态美学从生态存在论出发,其核心命题是,自然事物以人类的审美知觉为通道,如其本然地显现其自身。
  正是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出发,生态美学展开了对于审美价值的生态重估,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在生态美学之前的美学理论中,“美”与“审美”都是极其光辉灿烂的字词,审美价值毋庸置疑地居于价值序列之首。但是,从生态审美的高度来看,生态美学的理论思考多了一个重要参照,即生态健康,也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生态学研究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生态美学则研究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审美互动,清醒而自觉地考察人类审美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严肃地反思和批判审美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生态美学看到,人们很少考虑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因而造成了对于环境的极大破坏。比如,人们通常喜欢整整齐齐的草坪,通常用“杂草丛生”来贬低一个地方的审美价值;然而,草坪的维护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化肥,对于淡水资源奇缺的地区来说,草坪审美偏好却成了生态破坏的重要诱因。简言之,生态美学在认真反思形成人类审美偏好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的基础上,以生态健康为价值标准,将事物的生态价值放在审美价值之前,通过探讨审美偏好与生态灾难之间的关系,反思和批判人类审美偏好的生态后果,努力倡导一种有利于生态健康的生态审美观,从而使美学在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程相占《生态美学:迈向生态文明的美学转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康德是西方的主体性美学的代表,他认为人的存在与环境没有关系,主张人要与自然界对立起来,并隔断与自然界的联系。
  B. 生态学原理是生态美学的理论依据。人类存在于生态系统的母体中,只有人类才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的具体体现者。
  C. 生态美学探讨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辩证关系,是基于生态系统的生生特性而展开的、从生态角度对于审美价值的重估。
  D. 生态美学与其它美学理论的不同在于它倡导生态审美观,使美学得以完成拯救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任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重点论述了美学对于保护生态健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具有很强的思辨色彩。
  B. 文章用对比论证写出生态美学不同于主体性美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对人与生态系统的位置关系作了理性地阐释。
  C. 文章指出了生态学与生态美学之间既有关联又各自不同的研究重点,表明了生态美学对于审美价值相关问题的独特思考。
  D. 文章举例论证了人类审美偏好会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这一生态美学的观点,简明扼要地表明了生态美学倡导生态审美观的认真思考。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体性美学的理念中,心灵是有先验能力的。人可以通过其自身的感受是否愉悦,对心灵中的表象做出美丑判断。
  B. 因为人类有天赋良知及其反思能力,所以人生的责任就在于帮助生态系统达成理想共生状态,人类也因此被称为“万物之灵”。
  C. 在淡水资源奇缺的地区维护整整齐齐的草坪,并不符合生态健康的价值标准,而这种情况的出现正是人类审美偏好的结果。
  D. 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是生态美学理论思考的参照之一。这种美学理论会严肃地反思和批判人的审美活动对于环境的破坏。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A项,说康德“主张人要与自然界对立起来”曲解文意,从原文第1段结尾“简言之,现代主体性美学通过高扬主体性及其创造力,将人类这个物种从自然世界中无以复加地突出出来,甚至割断了人与自然界的血肉联系”可见,“人类这个物种从自然世界中无以复加地突出出来,甚至割断了人与自然界的血肉联系”并不等同于“人要与自然界对立起来”,所以选项表述错误,属于曲解文意;
  B项,“只有人类才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的具体体现者”以偏概全,从文中第2段“人类是生态系统生生之功能、生生之德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可知,“之一”是其中的一个,是部分,而“只有”是唯一的一个,是全部,所以选项属于以偏概全;
  C项,该项信息在文中第3段,表述正确;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大健康产业是指维护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产品生产、服务提供及信息传播等活动的总和。包括医疗服务、医药保健产品、营养保健产品、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现在的大健康产业不同于传统医疗产业,其发展模式从一种单一救治模式转向了“防-治-养”一体化模式。发展大健康产业,就是要大力发展涵盖以“医”为支撑的医药医疗产业、以“养”为支撑的养老养生保健产业、以“健”为支撑的康体运动产业、以“管”为支撑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大健康产业是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