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上海市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一模)
- 资源简介:
共27题,约11990字。
2019学年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9.12)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 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鸟雀呼晴, 。(周邦彦《苏幕遮》)
(2) ,日月照耀金银台。(李白《 》)
(3)姜夔《扬州慢》虚实对比,虚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凄凉情形的词句是
“ , 。”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2分)
A.“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往事历历,所有的记忆都在时光里发酵,散发出别样的味道。
B.“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正是这种难言的孤独,使他洗去人生的喧闹,去寻找无言的山水,远逝的古人。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青葱少年总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渴望在未来的岁月中大显身手。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初春的细雨淅淅沥沥,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的绵绵情思。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好友从千里之外捎来家乡特产,却之不恭,最后只好笑纳。
B.家父大人是否安康?多年不见,甚为牵挂,改日并登门看望。
C.拙作《易经补正》初成,惶恐投稿,望付梓,以就正于读者。
D.大作已拜读,收获颇多,惟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望赐教!
二 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16分)
①对于散文而言,除了“文类之母”这个暧昧不清的指称之外,能够直指人心的命名是匮乏的。无论是在散文研究界还是在散文理论界,“散文理论的贫困”几乎成了认知的共识。部分学者还进一步阐发,认为散文理论的贫乏是世界性的,散文理论建设是个普遍性的难题。
②新时期文学以来,文学理论与写作教材的丰富与多元,又加剧了散文定义不断膨胀的趋势。而在散文理论专著之中,首先以定义的形式解决散文的内涵问题,似乎也成了某种约定俗成。每一种定义往往是不重复的,区别于前人的,有独立性特征的定义。源于各自阐释立场的不同,以及基于创新的心理诉求,造成了关于散文的定义差异性显著、互不搭界的情况。下面分别就文学理论教材、写作教材、散文理论专著这三种载体形式为例,探查关于散文定义的林林总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