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5题,约20330字。
崇明区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世胄蹑高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左思《 》)
(2)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苏轼《江城子》中的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久别重逢后“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
【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解答】故答案为:
(1)英俊沉下僚 咏史(重点字:僚)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重点字:己)
(3)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重点字:惟)
【点评】《劝学》中的名句辑录: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小李因工作业绩不好,情绪失落,朋友鼓励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B.班级球队冲击冠军,同学们拉出横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队员们加油。
C.老刘退休后想再就业,家人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劝其不要再工作。
D.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级贴出“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标语激励大家。
【分析】本题考查表达连贯、简明、得体,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语言得体就是要根据语境条件来使用语言,使言语得当。语言得体要注意四点: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适应场合,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区别语体,写什么文用什么体;明确目的,有什么事说什么话。
【解答】A.名句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能够包容别人;小人爱斤斤计较,心胸狭窄。语境是说小李成绩不好不能开怀,使用不恰当。
B.名句的意思是: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语境是班级球队冲击冠军,成绩惊人,使用恰当。
C.名句的意思是: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语境是说不要工作,和诗句意思相反,使用不恰当。
D.名句的意思是:过去的不能挽回弥补,未来的还是能赶得上。语境是高考前夕鼓励同学们,从时间上讲已经无法弥补了,使用不恰当。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
在大体上说来,人类的生命可说是由许多不同种族的生命之流所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那棵树的一部分或一个分枝,生在树身上,以其生命来帮助全树的生长和赓续。
①却是家族的生命之流
②依照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比喻
③可是一个人直接感受到的、直接看见的
④我们用“家系”或“家族的树”一词
A.④③②① B.③②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二、阅 读 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谴责受害者是什么毛病
马薇薇
①安全是人类仅次于生理需求的基本要求。但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我们却往往会以“谴责受害者”和“寻找替罪羊”的心态,使自己离真正的安全越来越远。
②什么叫“谴责受害者”?当不幸的事发生时,受害者本应得到我们无条件的同情。然而事实是,在礼貌地表示同情之后,我们往往会对他们产生一种复杂的负面情绪,觉得他们之所以受到伤害,应该也有罪有应得的一面。这种现象就叫做“谴责受害者”。
③最常见的就是每当爆出女生被侵犯的社会新闻,总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