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步练习9
- 资源简介:
约6020字。
第四单元
11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课后篇巩固提升
随堂演练
一、课内精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徒:白白地。
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伏:趴伏。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许:赞许。
D.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完:使……完好无缺。
答案C
解析C项,“许”,答应,许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用以称呼权贵子弟,犹称公子。
B.“大将军”,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
C.“斧质”,古代一种处置罪人的酷刑。置罪人于砧板上,以斧斫之。“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D.“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权臣对自己的谦称。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赵国得到楚和氏璧时,秦昭王遗书欲以十五城换取和氏璧。给还是不给,这是摆在赵国面前的两难问题。
B.秦派使者送信,按照外交礼节,赵应派使者回复,但满朝文武找不到一个可以出使秦国的人,这是蔺相如出场的背景。
C.缪贤在赵国确实没有可出使秦国的合适人选时推荐了蔺相如,可见当时赵国并不注重人才,致使国力弱小。
D.蔺相如认为,秦强赵弱,国家实力的差距决定了和氏璧不得不给。在决定给秦国和氏璧后,又许下诺言:完璧归赵。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
(2)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八公山忆廉颇①
[宋]李曾伯
在楚犹在赵②,始终同一颇。
晚年犹矍铄,劲气肯消磨。
非老无能也,如时不利何。
汉皇还拊髀③,用壮莫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