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辽五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9850字。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
语 文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2019•新疆兵团二中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供祀是书院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藏书、讲学一起并称为书院的三大事业;书院作为与官学并行的教育组织,其供祀活动及其社会意义主要存在于文化层面。
在儒家传统教育中,知识教育与道德教育被认为同等重要,因而对书院教育而言,教学空间和供祀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两大组成部分。供祀作为一种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历来受到古代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由于儒家思想的精微体现在对孔子学说的承传上,在书院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彰显了孔子至高无上的学术地位和道德境界。这种严谨而规范的供祀形式作为书院的文化“规则”,一直受到书院管理者甚至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书院的文化发展要依靠学术传播,即依靠对本学派学术旨趣的承传,除了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外,还要从精神上进行承传。对本学派和本书院历史上具有影响的先贤进行供祀,表明了书院作为一个学术组织拥有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南宋以来的书院无不将供祀本学派先贤作为标榜自身“正道脉而定所宗”的学术追求,如白鹿洞书院的“宗儒祠”供祀周敦颐、朱熹等人,就体现了其学术旨趣。
书院供祀并非单纯学术上的追求,在漫长的制度化发展过程中,书院已经从一种单纯的教育组织发展为集教学、藏书、祭祀、出版、经营管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官方的扶持、地方贤达的资助、民众的认同和参与,是书院巩固地位、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对社会上那些关心书院发展并做出重要贡献的名宦和贤达,书院供祀空间也为他们留有位置。如岳麓书院在明嘉靖五年(1526)设立了“六君子堂”。这是岳麓书院专祀建院功臣的开始,显示了书院对他们功德的追怀和弘扬,也显示了书院在文化层面上与时俱进的一种追求。
清代书院将“立德、立功、立言”作为选取供祀对象的标准。那些与书院发展没有直接关系,但与本地社会发展相关且有过较大影响的有功人士,也会得到书院的供祀。这种供祀对象多元化的模式,与宋代及以前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相比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康熙年间河南大梁书院供奉各类社会贤明人士达150人,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已经远远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选自蒋建国《仪式崇拜与文化传播》,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供祀对象多元化模式具有的承载文化意义的作用,超越了“一种规范的展礼作用”。
B.书院供祀的先贤对本学派和书院历史的影响,决定了书院的行为规范和精神特色。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是因为书院学术追求不再单纯而使书院的功能无法单纯。
D.兴建孔庙并定期举行供祀仪式,这是书院供祀活动的社会意义在文化层面的体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列举了书院的三大事业,但论述中只就“供祀”的相关意义进行了横向分析。
B.文章第二段从书院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谈起,论述了供祀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
C.文章提出观点后,分析了书院供祀对象的变化情况,论证了供祀活动模式的沿革。
D.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书院供祀及其社会意义进行了论述,并为每方面论述提供了例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学术传播指承传本学派的学术旨趣,可见对本学派的“文本”进行阅读和阐释最重要。
B.如果供祀不是具体规范的展礼、学礼活动,书院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对它高度重视。
C.书院成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结果启示我们,发展既要自身进步又要适当与外力结合。
D.清代供祀对象的多元化表明,书院供祀对象的单一化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相对较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2019•山东聊城五中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丹尼索瓦人,这个已经灭绝的神秘人种正改写我们对人类演化的理解。2010年,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南部的一处考古遗址——丹尼索瓦洞发现了一个当时未知的远古人类群。根据保存在一节指骨内的DNA,研究人员将他们鉴定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并命名为丹尼索瓦人。这项发现使得那片偏远之地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遗址之一。那块骨头属于一名生活在大约十万年前的女性,她的母亲是尼安德特人,而父亲则是丹尼索瓦人。他们给这位举世瞩目的年轻女性起了个名字:丹妮(D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