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学习指导与训练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灯》学习指导与训练<br>
<br>
【课文背景知识】<br>
1.巴金是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他曾在19岁时,发表过一首小诗“天暮了/在这渺渺的河中/我们的小舟究竟归向何处?/远远的红灯啊/请挨近一些儿吧。”诗中虽然流露出几分人生之旅的寂寞无奈,但对“红灯”的亲近向往之情跃然纸上。从那时起,巴金就点燃了这盏“心灵之灯”,引照着漫漫人生路,钟爱灯光,追求光明成了巴金人生理想的动力。<br>
2.这篇题为《灯》的抒情散文,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是作者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中探索人生理想之路的一个形象的表白。只有像巴金这样有思想、有个性的作者才会写出有个性、有灵性的篇章;而“真诚”的心灵乐章,才能赢得读者的“心灵”共鸣。同样,只有当我们怀着真诚的心去认真诵读、细心体味,才有可能真正走进巴金先生的“灯”的心灵世界,去探索一下巴金先生的人生理想之路。<br>
3.在这篇散文中,作者从几点灯光能够扫淡黑暗的夜色,为暗中摸索前进的人照明指路这一身边事产生感应、生发感想,思绪不断流动,将现实、回忆、联想交替写来,从具体的事物中升华出抽象的道理。请说说课文中描写了哪几种灯,从文章对灯光的描写中,你悟出了怎样的哲理?<br>
4.本文在语言表达上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含蓄而不直露。像“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的”这类意味深长的语句在文中还有很多,请你认真读文找出这些语句,并想想它们有怎样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br>
<br>
【重点难点讲解】<br>
<br>
重点提要<br>
1.重点词语<br>
噩梦:可怕的梦。噩,凶恶惊人的。<br>
窒闷:窒息、郁闷。<br>
梦寐:睡梦。<br>
孤寂:孤独寂寞。<br>
回溯:回忆。<br>
殉情:因恋爱受到阻碍而自杀。<br>
恩泽:恩惠。<br>
喧闹:喧哗热闹。<br>
2.鉴赏重点<br>
学习本文,应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时刻关注作者的思想情感指向。<br>
全文以“灯”为题,内容也始终围绕着“灯”展开和深化。开头虽未直接写灯,但由于从噩梦中惊醒,要到廊上呼吸新鲜空气,所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平房里的灯光。接着写那“许多年前”“我”在雪夜里赶路时见到的“豆大的灯光”;写这寒夜里给像“我”这样的“不眠的人”带来“益处”的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写孤寂的海上能给航行的船只带来指引的灯塔上的灯光,着意叙写了哈里希岛上的姐姐爱尔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