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9980字。
天津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静海一中、宝坻一中、杨村一中等)
高二语文
第Ⅰ卷
一、语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踯躅(zhú) 痉(jīng)挛 当(dàng)做 一刹(chà)那 气喘嘘嘘(xū)
B. 剥(bāo)啄 厮(sī)打 陷阱(jǐng) 大拇(mǔ)指 声厮(sī)力竭
C. 临摹(mó) 蹩(bié)脚 参与(yù) 岔(chà)路口 膘(biāo)肥体壮
D. 扳(bǎn)机 戏谑(xuè) 绰(chuò)号 记事薄(bù) 乌烟瘴(zhàng)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掌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项,痉挛jìng;气喘吁吁xū 。
B项,剥bō啄 ;声嘶力竭。
D项,扳bān机 ;记事簿 。
故选C。
2.下列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的任务是过桥去________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
②在英国码头上,这个要人的有名的宅邸里________着无数的灯火。在铺着红布的、灯火辉煌的大门口站着警察和宪兵,而且还有警察局长和几十个警官。
③这尊可怕的大炮乱滚乱动,前进,后退,撞到右边,撞到左边,逃避,冲过,使人无法________,粉碎障碍物,把人当做苍蝇似的压死。
④起先,阿隆还以为又要下雨了,可没想到下起冰雹来。不一会儿,冰雹竟又变成了________的大雪。
A. 侦察 闪耀 捉摸 纷纷扬扬
B. 侦查 闪烁 琢磨 洋洋洒洒
C. 侦查 闪耀 琢磨 纷纷扬扬
D. 侦察 闪烁 捉摸 洋洋洒洒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侦查”用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办案;“侦察”用于军事战争。第一空所在句子语境为战场,故应为“侦察”。“闪耀”光彩耀眼;“闪烁”动摇不定,忽明忽暗。第二空形容豪宅的灯火,故应为“闪耀”。“捉摸”用于否定句;“琢磨”用于肯定句。第三空所在句子,“无法”一词说明该句为否定句,故应为“捉摸”。“洋洋洒洒”用于写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纷纷扬扬”雪、树叶等落下来。雪落应为“纷纷扬扬”,故选A。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现行体育中考的弊端已非常明显——在应试化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学校也专攻考试项目,兴奋剂也容易大行其道。
B. 目前,安全业界暂未能有效破除想哭(Wanna Cry)勒索病毒软件的恶意加密行为,一旦个人计算机主机被勒索软件渗透,用户只能通过重装操作系统的方式来解除勒索行为,但用户重要数据文件不能直接恢复。
C. “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重大税制改革措施,对解决营业税重复征收、完善我国税制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和扩大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D. 看涨的共享单车市场并不意味着毫无风险。无论在哪个城市,共享单车均面临着停车难、停车乱,如果没有合理的疏导,很可能会让“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变成“阻挡最后50米交通”。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是否存在结构、逻辑等问题,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
A项,“学生倾向于短期突击为主”,结构混乱,“倾向于”“以……为主”句式杂糅,可删去“为主”。
C项,“扩大经济发展”搭配不当,可改为“促进经济发展”或“拉动经济发展”。
D项,成分残缺,“面临”后缺少宾语中心词,可在“停车乱”后加“的问题”。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照隋唐以来定型并逐渐流行开来的四部分类法,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孟子》属于子部,《汉书》属于史部。
B. 《炮兽》节选自长篇小说《九三年》,作者雨果,法国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除《战争与和平》外,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永别了,武器》等。
D.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编撰的一部科技著作,传到西方以后,欧洲人惊奇不已,称它是“中国17世纪的技术百科全书”。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