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温州瑞安市直属联盟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有16道题,约7120个字。
瑞安市直属联盟2018-2019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检测语文试卷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出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本卷共4 页,有四大题,16小题,满分10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相应的位置上,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边框线。
祝你成功!
一、书写(3分)
二、积累(31分)
1.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一夜新凉,满目清寒,快意在秋天。看草木níng(▲)露、秋菊含霜;听蝉虫低唱,夜风呢喃。秋,chǎng(▲)开无私的怀抱,容nà(▲)万物的飘零,展示不qū(▲)的精神。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花枝招展,鸟儿也回来了。
B.听了老师的讲解,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答案这么简单。
C.当五星红旗升起时,我们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D.在“汉字听写大赛”上,评委们认真地评头论足,给了选手们很大的启发。
3.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
(1)诗人词家,吟诗填词,饱含秋意。曹操途登碣石,临风观海:“秋风萧瑟,___▲____ 。”(曹操《观沧海》);李白初出峨眉,举头望月:“___▲__ _,___▲__ _。”(李白《峨眉山月歌》);岑参身处军旅,登高感怀:“___ ▲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羁旅之思是游子化不开的愁。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吟唱:“___ ▲,____▲__。”;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里感叹:“___ _▲__,__ ▲____。”
(3)习近平主席接见外国专家时,虚心地说:“‘▲,▲。’我非常愿意听取大家的宝贵意见。”(《论语十二章》)
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不亦说乎▲(2)下车引之▲
(3)传不习乎▲(4)太丘舍去▲
5.对下列文化知识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垂爱”是谦称,“尊君”是尊称。
C.“然而她进来,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其中“福橘”是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因为带有“福”字,为取吉利,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
D.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登高”“插茱萸”都是重阳节的传统活动。
6.名著阅读(7分)
精读与跳读整本名著时,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我们会发现其中的主要人物并非是简单化、脸谱化的,而是集美与丑、是与非于一身的,这正如金子之于沙粒。
(1)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人物形象,从普普通通的“沙粒”(生活原貌)中淘洗出了闪光的“金子”(人物精神品质)。(3分)
A.片段1:“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在___▲___(填人名)微笑的神情与摇头晃脑的动作背后有着旧书生的迂腐和自我陶醉的可爱。(1分)
B.片段2:“‘莫吃呀,要肚子疼的呢!’这声音又给我母亲听到了,跑出来我们都挨了一顿骂,并且有大半天不准玩。”沈四太太看似大惊小怪的语言,其实写出了_____▲_____(填人物精神品质)。(2分)
(2)名著中的人物往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进行分析。(4分)备选人物:A、阿长B、猪八戒
示例:尼德兰——性情暴躁,常打算逃跑;但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如当尼摩船长为救采珠人被鲨鱼攻击时,他用钢叉刺中鲨鱼,挽救了船长性命。(《海底两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