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二首》同步练习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下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9/4/15 8:50:0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060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唐诗二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同步练习
  24 唐诗二首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C )
  A.(2018云南)古代文体中的“记”,以记叙、描写为主,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
  B.(2018无锡)“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2018南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 居易笔下。
  D.(2018梧州)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2.根据原文填空。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卖炭翁》中表现老翁矛盾心理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4)《卖炭翁》中写老翁外貌的诗句: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   指黑。
  (一)阅读《卖炭翁》,完成3~5题。
  3. 卖炭翁“卖炭”目的的 句子:身上衣裳口中食。
  4.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 )
  A.“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
  B.“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
  C.“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
  D.“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
  5.诗中多处运用了反衬手法,如用“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宫使掠夺的残酷;用“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反衬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及卖炭翁生活的艰辛。
  (二)(2018河北)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6~8题。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7.请对这首诗中第一自然段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本段主要运用了一系列动词,通过“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组成了一幅幅鲜明的图画,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风对茅屋的肆虐,表现出作者生活处境的艰难 以及焦灼苦闷心情。
  8.选出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一)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成都曲
  [唐]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9.从全诗来看,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绘成都的?
  答案:自然景色 市井景况
  10.本诗的最后一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最后一句通过问 句,写出了夜宿处所的难以选择。照应了上句的“多酒家”,侧面写出了市井的繁华 ,表达了对成都太平生活的喜爱。
  (二)(2018白银)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公子行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