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课时跟踪检测
- 资源简介:
约3700字。
专题一 第4课 寡人之于国也
课时跟踪检测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河内:黄河北岸的魏地
B.或五十步而后止 或:有的人
C.数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的
D.斯天下之民至焉 至:到达
解析:至:归顺。
答案:D
2.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解析:例句和B项都是宾语前置。
答案:B
3.下列对文中涉及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即魏惠王,是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惠王曾进行改革,根据“去尊”的思想,主张限制奴隶制残余较重的“巨室”“大族”,制定新法。
B.“填然鼓之”中的“鼓”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C.“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具体来说,“序”是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庠”是周代学校的名称。而“太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
D.“孝悌”中“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解析:“鼓”是名词作动词,敲鼓。
答案:B
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就能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B.孟子认为,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不滥捕乱伐,使老百姓对“养生丧死”无憾,国君就能够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说明梁惠王对国家治理还没有尽心。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道理和措施。
解析:B项的内容是“王道之始也”的条件,不是“为王,使天下的百姓归顺的条件”。
答案:B
5.(2017•舟山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
②子路问于孔子曰:“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然而无孝之名,何也?”孔子曰:“意者身不敬与?辞不逊与?色不顺与?”(《荀子•子道》)
③孟子曰:“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之闻也。”(《孟子•离娄上》)
(1)根据上面文字,概括孔子的孝道。
(2)对孔子和孟子的孝道进行简要评析。
答案:(1)孔子认为孝就要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父母的需要。
(2)孔子的孝道要点:这种孝道强调满足父母的精神需要,在当今社会更有现实意义。
孟子的孝道要点:修身的根本是守护好自身。修身是孝行的起码要求,守护自身而不使自己陷入不仁不义不忠不孝,就能侍奉好父母。强调了个人修身与孝道的关系。
二、阅读鉴赏
(2017•仪征中学高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6~9题。
送钱秀才序
秦 观
去年夏,余始与钱节遇于京师,一见握手相狎侮,不顾忌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