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34道小题,约27270字。
北京四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中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孝悌(tì) 创伤(chuàng) 螳臂当车(dàng) 暴殄天物(tiǎn)
B. 慰藉(jiè) 伺机(sì) 噤若寒蝉(jìn) 引吭高歌(háng)
C. 烙印(lào) 应届(yìng) 乘人之危(chèn) 莘莘学子(shēn)
D. 喑哑(àn) 档次(dǎng) 泥古不化(nì) 喟然长叹(kuì)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主要考查的是多音字、形近字和异形字,有些字的读音区别度很小,可能体现在音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记忆它的读音时一般根据它的语意或词性。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字形相关技巧进行辨析。A项“创伤”的“创”应念作“chuāng”;“螳臂当车”的“当”应念作“dāng”。C项“应届”的“应”念作“yīng”;“乘人之危”的“乘”应念作“chéng”。D项的“喑哑”的“喑”应念作“yīn”;“档次”的“档”应念作“dàng”。故选B。
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撼卫 装帧 变幻莫测 明辩是非
B. 布署 凋敝 张皇失措 悬梁刺骨
C. 度假 松弛 谈笑风生 功亏一篑
D. 峻工 禅让 再接再厉 甘败下风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常用字字形的把握,考查内容以考查别字为主,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考查字形主要出自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音辨形法,以形辨形法,以义辨形法,结构推形法,来源推形等。如A项,“捍卫”意为“保护、防卫”,而“撼”则指“摇动”,无“保卫”之意。“辨”,从辡从刀,为两个罪人相互争执,需要裁断。而“辩”是形声字,从形旁,说明是非或争论真假。是非需要人辨别、裁断,应写作“辨”。B项,“部署”意为“安排、布置”,“布署”是“部署”的误写。“悬梁刺股”的“股”是“大腿”的意思,不是“骨头”,应写作“股”。D项,“峻”是“崇山峻岭”的“峻”,意为“高而陡峭”;“竣工”的“竣”则指“完毕”,应写作“竣”。“甘拜下风”的“拜”意为“拜服”,而不是“失败”。故选C。
【点睛】错别字的类型,具体有下面几种情况,①因字形相似而误,如“铤而走险”容易误写成“挺而走险”;②因字音相同、相近而误,如“尾大不掉”很容易误写成“尾大不调”;③因字音相同,字形相近而误,如“食不果腹”容易误写成“食不裹腹”;④因字音相同、字义相近而误,如“水泄不通”容易误写成“水泻不通”。辨析字形的规律和方法有以下几点,一因义辨形法,字义决定着汉字的正确使用,在一定的语境或词语中往往形成特定的语境氛围,需要相应意义的字“对号入座”。如“寥若晨星”,“寥”是稀少的意思,只有早晨的星星才少,这样“寥”和“晨”就不会写错了。二是以音辨形法,有些字是由于读错了字音而把字写成了别字,如“同仇敌忾”,“忾”不念“气”,一般就不会写错。还有诸如以形辨形法、结构辨析法、追踪溯源法、语境辨析法等。平时就写字要注意要工整规范;善于做笔记,联想、对比、归纳记忆。
3.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纲 宣泄 平心而论 人才倍出
B. 绯闻 云宵 稗官野史 提心掉胆
C. 博弈 安祥 各行其是 仗义直言
D. 赝品 誊写 文过饰非 开源节流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常见常用字字形的把握,考查内容以考查别字为主,考查对象主要是“三常字”(常见字、常用字、常混字),考查字形主要出自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解答此类题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以音辨形法,以形辨形法,以义辨形法,结构推形法,来源推形等,主要采用以义辨形法。A项的“提纲”最初的意思就是指“收网的时候直接提起网的总绳,而不是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因为那样根本就捕不到鱼。”而“挈领”就是指“拿衣服的时候提起衣服的领子”,用这两件事比喻做事抓住了要害,找到了重点。“提纲挈领”一词,常常被省略为“提纲”。“人才辈出”的“辈出”意思是“一批接一批地出现”,形容有才能的人不断地大量涌现,“倍”是误写。B项“云霄”的“霄”指的是“天空”,而“宵”指的是“夜”,应写作“霄”。“提心吊胆”的“吊”指的是“吊着”,而不是“掉下”。C项“安详”指“安稳从容”,而“祥”是“吉祥”的意思。“仗义执言”的“执”是“坚持”的意思,不能写作“直”。故选D。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京东“618”和淘宝“双十一”带动电商大战,直杀得天昏地暗,风声鹤唳。
B. 经济形势有了变化,我们制定经济策略时也应作相应调整,不能胶柱鼓瑟。
C. 三甲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网上挂号服务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广泛关注。
D. 《未来简史》在中国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追捧,一时洛阳纸贵。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熟悉成语的错误类型,主要有不合语意,褒贬失当、用错对象和重复赘余等,考核的重点是望文生义、对象错配和褒贬失当,这就要求在平时的成语积累中找到成语的关键,记忆含义的同时还要记忆用法,如词义的褒贬、适用的对象、语法功能。其次答题时要明确句子要表达的意思,分析成语的内涵,看是否恰当。总之不但要加强成语的意思的积累,还要注意用法的积累。A项的不合语境,“风声鹤唳”形容自相惊扰或恐慌疑惧。B项的“胶柱鼓瑟”比喻做事拘泥呆板,不知灵活变通。C项“不胫而走”比喻消息等迅速流传开来。D项的“洛阳纸贵”出自《晋书•文苑传》,书中记载晋代左思写成《三都赋》,人们争相传抄,一时使洛阳的纸都涨了价。后用“洛阳纸贵”称赞文章写得好,人们争相传诵,广泛流传。故选A。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包括表、志、世家、列传四部分,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汉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识记,全国卷对古代文学常识的考查十分重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将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调动出来,也可以结合文本检验常识的正确性。《史记》为表、书、本纪、世家、列传;《汉书》改“书”为“志”,无“世家”。《史记》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则是叙述国外和国内少数民族君长统治的历史。《史记》就是通过这样五种不同的体例和它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和补充而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它的记事,上自黄帝,下至武帝太初(前104—101)年间,全面地叙述了我国上古至汉初三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历史发展,是我国古代历史的伟大总结。故选C。
二、课内文言文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 军:驻扎 B. 冯公有亲乎 亲:父母
C. 沛公则置车骑 置:安排 D. 秦伯素服郊次 次:停驻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之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能迁移课文中的基础文言知识,其次还要采用一些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常见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以音猜义法、温故知新法(迁移法)、以今推古法、互文见义法、随文断义法等。C项“沛公则置车骑”出自《鸿门宴》,它的意思是“放弃”“丢下”,而不是“安排”。故选C。
【点睛】常见的文言实词就存在于传统经典的篇目之中。所以考生一定要熟透课文,做到迁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常用的方法有以形释义法,如“振长策而于宇内”中的“策”,从“竹”,凡形旁从竹的字,本义都与竹条有关,据此可知,“策”在句中的意思是马鞭;以音猜义法,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如“赢粮而景从”中的“景”,用本义分析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影”,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温故知新法(迁移法),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词语或成语的含义,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如“素与郭善,登门造访”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