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导学案10
- 资源简介:
约8960字。
《逍遥游》导学稿
班级 姓名 学号
【学习目标】
1.了解《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3.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学习重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鉴赏本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导读资料】
1、庄子与《庄子》
庄子,战国中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名周,生于宋国。一生大多从事讲学著述,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并称“老庄”。
《庄子》也称《南华经》,共计52篇,今存23篇,一般认定出自庄子及其门人后学之手,标志着我国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在战国时代的丰富和发展。
2、《逍遥游》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主旨。《庄子•天下》是一篇出自庄子后学的哲学史性质的论文,文中讲到庄子的思想时,说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遣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两句话非常典型地总结了庄子的思想。“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就是《逍遥游》说的“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这也是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即摆脱了一切束缚的绝对自由。
庄子的逍遥游所追求的绝对自由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他要求彻底摆脱各种传统价值和世俗观念的束缚的思想,也可能导致虚无主义。尽管如此,这也不掩他所塑造的鲲鹏精神的瑰丽光辉。这种精神与儒家的表现为浩然正气的豪杰精神一起,在各个时代造就了各种各样的瑰奇多彩的知识分子人格,使士人心志高洁,胸怀博大,精神昂扬,奋发向上。
课文节选了文章的第一部分,庄子极其巧妙地利用了古代关于鲲鹏的神话传说,赋予全新而又非常深刻的意义。鲲鹏这一形象在庄子的笔下成了追求自由的精神象征,它完整、充分地表现了得道之士的超越精神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填空:
1、庄子,名 ,战国时期著名的 家。 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共 篇;庄子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即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北冥( ) 鲲鹏( ) 抟扶摇( )迁徙( )
坳堂( ) 草芥( ) 夭阏( ) 蜩蝉( )
决( )起而飞 榆枋( ) 舂粮( ) 蟪蛄( )
大椿( ) 斥鴳( ) 泠然( ) 万仞( )
蓬蒿( ) 数数( )然 恶( )乎待哉
三、写出下列的通假字: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通 )
(2)小知不及大知( 通 )
(3)此小大之辩也( 通 )
(4)而征一国者( 通 )
(5)而御六气之辩( 通 )
(6)旬有五日而后反( 通 , 通 )
四、疏通文意。在括号内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第一段:
北冥( )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