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中语文第二册读本的利用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2/21 22:52:4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100字。
解读语文读本的利用
 学生很容易被那种对经典的架空讲解和对时文的技术性分析败坏学习语文的胃口,被沉重的对准考试的任务和功利性的要求而弄得越来越远离了真正意义上的语文。与其如此,不如先让学生自己读书,打开他们的阅读乃至文化视野,使他们从此走上阅读的正途,从而喜欢上语文。、
    鉴于此,我们在《语文读本》的开发与使用上作了一些尝试。(下面的选例来自《语文读本》第二册,简称《读本》)
      一、划零为整
    在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先不进行课本学习,而是阅读《读本》,由学生按自己的阅读兴趣,分单元自由安排阅读顺序,自由决定精读或泛读,要求在两周内读完全书。因为是完整的独立的自主的阅读,学生的阅读状态很放松,彼此的交流讨论也是自在和自发的,所以阅读自然就由课堂延续到了课下,由学校延伸到了家里。阅读的功利色彩淡了,也就接近阅读的本质了。
    二、穿插活动
    阅读是静态的,活动是动态的。动静结合,既调节了阅读的气氛和阅读的节奏,也体现了共通交融合作的意识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因为它尊重了学生的愿望,如想说想辩想写的欲望。我们安排的活动有: 
   工·专题讲演。由小组讨论推荐中心发言人,或由对某单元某篇特别感兴趣的同学自荐谈阅读感受。前者是在集体合作的前提下产生的,后者是为学有所长的同学提供了一个舞台。所以前者更多综合性,通常发言人都会罗列出个一、二、三、四、五来;而后者则较多主观意识和个性色彩,多“我觉得”、“我以为”。前者因为传达的是大家的声音,所以被关注;而后者因为鲜活随意,也同样被关注。如有一个学生偏爱鲁迅,谈“走近鲁迅”单元,从鲁迅所处的时代说到他的性格说到他的理想,最后说到他的行文风格,结果竟使一些原本害怕鲁迅讨厌鲁迅的同学也对鲁迅产生了兴趣。这时候,伙伴语言则比师长语言更管用。
    2.主题辩论。因为阅读感受、
见解的不同,碰撞是必然的,而且碰撞更能促发探究的欲望和思想火花的迸发。从《读本》中学生找的三个辩题是:①沙子龙的“五虎断魂枪法”该不该传。(《断魂枪》)②我们需不需要“好皇帝”。(《切不可巴望好皇帝》)③项羽和刘邦谁更接近你心目中的英雄。(《乌江自勿J》和课文《鸿门宴》)辩论不求正规,只求碰撞,加上没有教师的概念先行,辩论虽显零乱却充满了灵动的思辨色彩。    
3.问题讨论。在阅读中萌生的疑惑或对文本的质疑,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能够传达个人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认识,解答在阅读中不理解的细节,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拓展解读的渠道。这里面有智慧的碰撞,有语言的交锋,有情感取向价值判断的冲突,有个人生活积累的观照,有想象联想的迁移。问题讨论,实质上倡导了一种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风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精彩文段推荐。这项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感悟语言、学习语言。主要由文段朗读和推荐意见两个环节构成。因为不需要展开,所以一堂课的容量非常大,学生在寻找、勾画、朗读(或倾听)、点评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语言,更加深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