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22份打包)
- 资源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新课标·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时训练(word)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二).doc
第六单元 阅读专练.doc
第五单元 阅读专练.doc
赏析示例长恨歌.doc
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doc
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doc
赏析示例将进酒.doc
赏析示例六国论.doc
赏析示例种树郭橐驼传.doc
阅读专练.doc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
自主赏析 阿房宫赋.doc
自主赏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doc
自主赏析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doc
自主赏析祭十二郎文.doc
自主赏析伶官传序.doc
自主赏析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doc
自主赏析湘夫人拟行路难.doc
自主赏析项脊轩志.doc
自主赏析项羽之死.doc
自主赏析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doc
自主赏析庖丁解牛.doc
赏析示例 春江花月夜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皎皎空中孤月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月何年初照人?
(5)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玉户帘中卷不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鱼龙潜跃水成文。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潭落月复西斜。
【答案】 (1)海上明月共潮生 (2)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天一色无纤尘 (4)江畔何人初见月 (5)青枫浦上不胜愁 (6)捣衣砧上拂还来 (7)鸿雁长飞光不度 (8)江水流春去欲尽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3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2.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答案】 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3.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 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排遣的愁情。是通过人物自身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借以转移愁情,可又因心事重重,以致犹豫不决,落子迟缓。
(二)(20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4.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谷静”“山空”“月色深”写的是静景,“风声彻”写的是动景,整首诗突出的是山中的静,这里既有以静写静,又有以动衬静;另外,诗句中的“空”“深”等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极佳。
【答案】 “谷静风声彻”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用风声突出了山谷的寂静。“山空月色深”,以静写静,山的空明和月色的深幽静谧相互映衬,视听兼具,动静结合,共同写出了山中的幽静。其中“空”指“空明”,“深”指“深幽”,两字用得高妙,反复吟咏,令人有恍若隔世之觉。
5.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理解有关诗作思想感情的内容,一定要通观全诗,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做大体判断,如这首诗歌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了幽美的氛围,写出景色的幽美,自然
……
赏析示例 将进酒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__________________。
(3)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去还复来。
(5)烹羊宰牛且为乐,__________________。
(6)岑夫子,丹丘生,__________________,杯莫停。
(7)与君歌一曲,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愿醒。
(9)古来圣贤皆寂寞,__________________。
(10)陈王昔时宴平乐,__________________。
(11)主人何为言少钱,__________________。
(12)五花马、千金裘,__________________,与尔同销万古愁。
【答案】 (1)奔流到海不复回 (2)朝如青丝暮成雪 (3)莫使金樽空对月 (4)天生我材必有用 (5)会须一饮三百杯 (6)将进酒 (7)请君为我倾耳听 (8)钟鼓馔玉不足贵 (9)惟有饮者留其名 (10)斗酒十千恣欢谑 (11)径须沽取对君酌 (12)呼儿将出换美酒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2~3题。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2.诗人笔下,月亮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对“月”的形象特点的把握需要从总体上来理解。
【答案】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情色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
3.诗人与明月之间亲密欢洽的举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们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答案】 诗人与明月之间的亲密欢洽,更
……
阅读专练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而卓荦,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州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阙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二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驾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二千段,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护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解析】 “所住”是固定的所字结构,中间不能拆开。排除A、B。“护儿”是“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主语,“数见军旅护儿”解释不通,排除C项。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台,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解析】 嗣位指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不一定是最年长的儿子。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来护儿少有大志,成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岳阳楼 菩萨蛮(其二)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语句空缺部分。
(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________。
(3)戎马关山北,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皓腕凝霜雪。
(7)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2)老病有孤舟 (3)凭轩涕泗流 (4)游人只合江南老 (5)画船听雨眠 (6)垆边人似月 (7)还乡须断肠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2~3题。
岁暮归南山①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该诗写于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之后。②北阙:指帝宫。③青阳:指春天。
2.这首诗是诗人在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请分点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四十岁的孟浩然来长安考进士落第,心情很苦闷。他想直接向皇帝上书,又很犹豫。这首诗是在这样心绪极端复杂的情况下写出来的,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仕途失意的幽思。鉴赏时要紧扣关键诗句分析理解。“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表现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多病故人疏”表现世态炎凉之苦;“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表现年华已逝之哀;“松月夜窗虚”表现万念俱灰的绝望。
【答案】 ①仕途失意(或壮志难酬)之悲。②世态炎凉之苦。③年华已逝之哀。④万念俱灰的无奈(或绝望、失望)。
3.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松月夜窗虚”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领会把握的能力。意境在不同的诗篇中有不同的表现,有的诗歌意境浑成,有的新奇,有的在于一联一句或一字之妙,有的在于结句的以景言情、意味无穷。本诗的尾句“松月夜窗虚”就属于以景言情的句子。诗人匠心独运,把前面的意思放开,用此句正衬出了怨愤的难解。看似写景,实是抒情:一则补充了上句中的“不寐”,再则情景浑一,余味无穷,那迷蒙空寂的夜景,与内心落寞惆怅的心绪是何等相似!“虚”字更是语涉双关,把院落的空虚,静夜的空虚,仕途的空虚,心绪的空虚,包容无余。
【答案】 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松间明月照着我的窗台,一切是那么空寂!)该句以清冷寂寥之景写绵长不尽之愁,以景结情(或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语意双关),韵味悠长。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4~5题。
守睢阳作
[唐]张巡①
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②。
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③。
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注:①张巡:“安史之乱”时与许远合力死守睢阳这个江淮屏障,叛军围攻数年不下,保障了唐王朝的经济命脉。后粮尽城陷,张巡等三十六人英勇就义。②鱼丽:古阵形。③陴(pí):城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
4.“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塑造了唐军广大将士的形象。试还原他们的形象,并品味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