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学案11
- 资源简介:
约3930字。
4 烛之武退秦师
一、作者简介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他以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的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也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突出的特点就是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人物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
“传”是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二、 背景介绍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其一、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以“诸侯亡公子过此者众,安可尽礼!”为由,不听叔瞻劝告,对重耳不礼。其二、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争霸中原,战于城濮。当时,郑国处四战之地,无险可据,又自觉曾无礼于重耳,因此,战前郑文公曾到楚国怂恿楚成王出兵作战。结果城濮之战中,楚败,郑文公内心恐惧,又派人九到晋国请罪求和。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于是,晋文公两年之后发动了这场战争。
三、美文赏析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国大夫烛之武临危受命,只身进秦营,说服秦穆公,使秦国撤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向秦穆公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穆公。秦穆公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军,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的说辞,有条有理,措辞得体,分析利害关系透彻精辟。清代学者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中评论说:“妙在其辞愈委婉,其说愈晓畅。”清代学者林云铭在《古文析义》中评论说:“烛之武为国起见,说秦之词,句句悚动,有回天之力,其中无限层折,犹短兵接战,不虑秦伯不落其彀中也。”《左传》的作者用少量文字就把这些复杂曲折的意思记载得十分清楚,这种精练的文笔很值得学习。
四、相关链接
1.史书体例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如《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