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中学2006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12/31 14:31:57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2 总计:1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6题,约9600字。
川西中学2006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题
              语   文            051128
                        
            第一部分(共36分)
一、(1 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安谧(mì)      角逐(jué)       自怨自艾(yì)       焦灼不安(zhuó)
B.碑拓(tà)      聒噪(guō)       余勇可贾(gŭ)      模棱两可(1íng)
C.与会(yù)      对峙(shì)       否极泰来(pĭ)       冗长拖沓(rŏng)
D.干涸(hé)      山岚(lán)       开门揖盗(jī)       鲜为人知(xiă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肆业        秉承        人心叵测        上梁不正下梁歪
    B.蛊惑        贻误        拾人牙慧        陪了夫人又折兵
    C.潦草        掂量        再接再厉        一个萝卜一个坑
    D.毗邻        谛造        崭露头角        天有不测之风云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逾期不改者,按管理分工由有关部门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罚款,强制拆除等处罚。
    B.假如你在来稿中将“张大”写成“李大”,谁敢说他不是“李”大而是“张”大呢?
    C.按惯例,港口从来都把贵重的成套设备,交给他们认为工效最高的德国货船装运。
    D.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寸土地都发挥它的潜力?一天天更美好起来呢?
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杨晚枫望着窗外,好像是对我,又好像是自言自语:“这一场雨可以下多久呢?我真希望它多下几天。”
    B.广州地铁首批非接触IC卡车票已于前年6月28日 一号线开通三周年之际起用,从而替代了原来的磁卡车票。
    C.在群众利益受到危害的紧要关头,有少数干部,或无动于衷,或畏葸不前,这与其人民公仆的身份极不相称。
    D.张为文利用出差的间隙。带着这些疑难问题,顺道去请教了一些大学的老师,真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省气象台的资料显示,我省今年7月份每天的平均气温为31℃,创下了历史平均最高气温。
    B.家教并非多多益善,在保证一定课本知识学习量的前提,更应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业余爱好。
    C.近日,陕西省佛坪国家自然生物科研室在海拔1613米的一座山上发现了一只棕白色的另类大熊猫。
    D.昨天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初步作出决定,今年8月28日将开始筹建港珠澳大桥的西部通道工程项目。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地图上的长城
   长城既不是自然的地貌形态,也不是人类的聚落、交通线,但无论是画人文政治地图,还是画环境资源地图,都要习惯地标上它。看来,长城已成为中国“底图”上的一样“基本”的东西。
    中国人画长城的“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翻检一下古代的地图,发现宋代的一幅《华夷图》上已经有了长城。《华夷图》是刻在一块石版(现藏西安碑林博物馆)上的,石版的另一面还刻有一幅《禹迹图》。两幅图为同一年(1136)所刻。奇怪的是,《华夷图》是倒刻,即头朝下的。两幅图面貌很不一样,河流、海洋的画法大为不同,可能有不同的来源。《禹迹图》上没有长城,《华夷图》上则不但华北有长城,西部的居延也有长城(这是汉长城的一段),符号取城墙上的垛口状,一看就明白。《华夷图》是现在所见最早的标有长城的全国地图之一。有学者推测,《华夷图》很可能是根据唐代贾耽的《海内华夷图》绘制的,但贾耽的《海内华夷图》早已失传,上面有没有长城,已无法确知。在今日尚存的其他宋代全国地图上,大多也画长城,如《历代地理指掌图》,包含40多幅,几乎张张画有长城。看来,地图上画长城的做法,至少在宋代就已经定型了。
    宋代并不是一个修建长城或利用长城进行防御的朝代,但宋人的地图上却普遍出现长城,这说明什么?长城是一种人类遗迹,绵延甚远,跨越巨大空间;地理表现直观而强烈,绘制地图的人几乎无法回避它,这可能是地图上出现长城的基本原因。对前朝留下的老长城,宋人时有感慨,“三朝幸望人倾祷,寿与长城俱老”(吴则礼《绛都春》)。又说:“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黄中辅《念奴娇》)宋人面对老长城,又不仅仅是怀古,北方“胡马”(女真人)威胁犹在,两宫(微、钦二宗)幽陷未安,宋人希望长城“活”起来,以限胡马而雪破国之恨。据说南宋选德殿御座后金漆大屏的背上也有一幅《华夷图》,上面如果也绘有长城,则其意义之大就更加可观了。
传世的金朝《陕西五路之图》及后来之明清各朝的地图都有画长城者,渐成一种不易的传统。长城的军事地理作用在中国历史中时兴时灭,有些王朝没有修筑也没有使用过长城,但有关长城的知识、议论,借助长城而抒发的北方边塞情感,如同长城的遗迹一样,从没有消失。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城一直活在中国人的心头。从地图的技术角度说,长城的走向比山脉清晰,比河流稳定,是难得的地理坐标.清康熙皇帝推进实测地图的编制,首次实验性测量就是邀法国人白晋从京师北部长城地带开始的。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代,人们发现长城蜿蜒的身躯与起伏的山脉结合得如此完美,这样一个穷极视野尚不能尽收的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在地图上不表现是一个缺憾。不但中国人绘制的地图上有长城.就连美国人编制的中国地图,也要画上长城的“小像”。可见长城在人们心中所占据的地位。
6.可以作为“地图上画长城已定型”的依据的一项是       
A.1136年所刻的《禹迹图》
    B.贾耽的《海内华夷图》
    C.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D.金朝的《陕西五路图》
7.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人画长城的“习惯”最早源于宋代的《华夷图》
    B.南宋选德殿御座大屏背后也有一幅绘有长城的《华夷图》
    C.宋人对长城的感情,表达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